富士电机 ZKJ 4 红外气体分析仪 使用说明书
以下是关于红外气体分析仪 ZKJ 4 的简要信息。 本设备基于红外原理,可用于测量样气中的NO、SO2、CO2、CO、CH4等浓度。 本分析仪还可内置小型磁氧分析仪,一台设备可以同时测量包括O2在内的最多5种组分(除O2之外最多4种组分)。 通过配备微处理器、采用大型液晶屏幕,本设备实现了方便的操作性、高精度和多功能性。
PDF
Download
Docu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使用说明书 非分散型 红外气体分析仪 型号:ZKJ-4 INZ-TN4ZKJ-C 前言 承蒙您购买富士的非分散型红外气体分析仪(型号:ZKJ),深表感谢。 �请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在充分理解其内容之后再进行红外分析仪的安装、配线、运行、维护。 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事故和受伤。 �本红外气体分析仪的规格会因产品改进而变更,恕不事先通知,敬请谅解。 �严禁擅自改装红外气体分析仪。若因擅自改装而引发的事故,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使用说明书请由实际使用红外气体分析仪的人员保管。 �阅读后,请保存在实际使用分析仪的人员随时可以查阅之处。 �请务必确保将本使用说明书交付给最终使用者。 制 型 制 制 造 造 日 造 商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号 :记载于本体铭牌 期 :记载于本体铭牌 国 :日本 交货规格 红外气体分析仪(本体) · ··················································1台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 ················································1台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用连接电缆 ·······································1根 电源电缆 ·········· ······ ······ ················································1根 熔丝(AC250V/3.15A) ·····················································2根 室组装工具(仅限于使用方型室时) ·································1个 滑轨(仅限于指定本项者)················································2根 自动校正用继电器板(仅限于指定本项者)·······················1块 继电器板连接电缆(仅限于指定本项者) ··························1根 使用说明书(本书)· ······ ······ ·············································1册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2012 注意事项 ·严禁擅自转载本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本书内容今后若有变更,恕不事先通知。敬请谅解。 ·如果您发现本书中存在着难以理解、表述错误、遗漏等处,请填写在本书末 页的说明书意见表内,交给本公司销售人员。 -- 发 行 2012-05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正确使用。 ·这里列出的注意事项记载着与安全有关的重要内容,请务必遵守。安全注意事项的等级分为“危险”、 “注意”和“禁止”。 ᰏ ࡘ҆ᅱθਿ͘प؟ᅯᰏ͘سᕗदᖩЊୃᓠіǍ ༄ଋ ࡘ҆ᅱθਿ͘प؟ᅯᰏ͘سᕗदᖩϏᎆጦਇሂіइnjᧈі͘ୃᓠС؟ᅯ Ⴅᤇ௧࠷Ǎ ዽ๛ ៣ዠዽ๛(θԂᡭӚሂϻ)Ǎ ນѬդ൚й࣯᠁ڏӪ࣓ሂ༄ଋϻᲂ ᰏ fഭЏڮϖᱜᯱႈᠳඣ͘ᢨޒ׀ഞႈ္થນѬሂᄏࠊϏ҆ᅱٙ͘կسᕗदᖩ ༄ଋ fᢨၪ҆ᅱᢥϲϏுዠሂᠳկ࣯᠁͘ୖੱୖޜᲄᕗ୶آນѬդ൚йሂ Ǎᘢ࣯᠁ޒθسᱝሂ͘ୖޜपѐदᖩй៣ᓚӀୃްᚸ͘Шᓣ҆Йآٸ іǍ ႈ္njယဣᎆ࠰ϻ಄Ǎ f᥉ນѬդ൚йᢨ֤ੱଡ଼ࡋٙ͘կسᕗदᖩآіǍ fᢨࡖࣸޅᱟൔभᮻىԫ᧺͘θጯࣸሂႼએζ᧺͘سᕗदᖩЙآٸіǍ fນѬդ൚йਗ਼ሂႥ͘ڮЙ֟᧺͘᱂2Йзε͘ԅդ༄ଋ͘भ੯ ᧺ǍٙկسᕗदᖩѬ௧іǍ f࣯᠁ಯলϏ͘༄ଋθᠮ҆ᅻᐫ࠸ᎆശႥᨁԒй៣ԧٙ͘կسᕗदᖩယဣnj ಄ᰢnjᢠ֧ѳǍ - ii - ᪙Ꭶሂ༄ଋϻᲂ ᰏ Dž᪙Ꭶ͘ᢨᩎ࣮зζ༄ଋϻᲂǍ᪙Ꭶڏᨄఄ᭪ᢠपदᖩນѬǍ ሂນѬϏٝഞກນ͘سᕗदᖩ࠰ϻ಄ǍٝഞၿથນѬ͘سᕗ ਫ؟ႈ္njယဣᎆϻ಄Ǎ fᢨၪ҆ᅱᢥϲሂுዠ͘ኰᨄఄ᪙ᎦǍ fນ͘ᢨಂպँࠩ͘θ҆سԝޒᫌච᠁ᒮԧୃँԧǍ fນѬդ൚йሂນᠮι࠰ນሩᨨ͘༄ଋθᠮݺນणນѬդ൚йିθੱ ᠮሂ֟Ǎٙկ͘سᕗदᖩນѬդ൚йԧሂ᪙ᎦᕪᚸୃນǍ fᢨ҆ᅱθᏝ᯼ᕘᏕሂᎦ࣍njՋᯑᨁ៙᪙ᎦǍഞᕘᏕᏝ᯼͘سᕗਫ ؟ယဣᎆϻ಄Ǎ 配线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 �进行布线、接线施工时,请务必先切断所有的电源,否则可能导致触电事 故。 �请务必对接地线进行D种接地施工,不按规定进行接地施工,将会导致触 电和故障。 �接线施工必须按照仪表的额定值选用合适的材料,使用低于额定要求的接 线材料,可能导致触电或火灾。 �请使用符合仪表额定规格的电源,否则可能导致火灾。 ҆ᅱሂ༄ଋϻᲂ ᰏ ༄ଋ ዽ๛ f҆ᅱඛນѬᎆඎՆນѬ͘ᢨԅդᯖඎՆນѬሂ҆ᅱᢥϲϠىԫᨁ ៙ኰ҆ᅱǍ fᮺനӛ๛҆ᅱ؛ىሂಬ١֧͘ιᨨሂ᧺៙ڏӛ๛θ͘هᢨᩎၪ҆ق ᅱᢥϲሂுዠᨁ៙౪ѳǍٙկ͘θСθᕗԅդ؟ԝથᕗ͘᧿पदᖩϻ ಄ୃآіǍ fᢨޒ׀ୢਠນѬդ൚йᒬሞሂႼએζᮺᯆ᧺៙Ǎٙկ͘Ꮨलnj߀ޞᎆप ѐጝᔉޒй៣ԧ᪂͘Шᓣदᖩ಄ᰢǍ f॓njଡ଼ுᎆᢨ׀ఄᡇԒ՛፣࣍᪂ѧǍٙկ͘سᕗदᖩᡇᅻnjآіǍ fᢨޒ׀ນѬդ൚й᯼᧻٦၇҆؛ᅱယǍٙկ͘سᕗदᖩယဣǍ fᢨ҆׀ອդҞԒນѬդ൚йǍٙկ͘سᕗदᖩᡇᅻୃй៣ԧ᪂ယဣǍ - iii - ᑝஈnjංሂ༄ଋϻᲂ ᰏ fୢਠນѬդ൚йᒬሞᨁ៙ᑝஈnjංѳς͘θСणນѬդ൚йԧ᪂͘ϯ ༄ଋ Džϖϸ࣯ԓѳς͘ᩐԊᡇᅻnjآі͘ᢨ֤ੱᩎ࣮зζϻᲂǍ fѳςৼԇొζଡ଼៣ᎆ॓ႥڮǍ fᢨ׀ᅱྫଡ଼ఄᡇй៣Ǎ ᠮण༶ນѬᎦᥱᅱ᰾်ນѬᨁ៙ԅդ௩ນىԫᨁ៙ѳςǍٙկ͘سᕗݺ ນѬᎆਫ؟Ϗກnjယဣୃႈ္Ǎ fၵυၵಪৼىԇංnjኰᡛ،͘ݺഖ௩ᢨ֤ੱ௩εሩهऌnjሩغ߄هሂၵ υǍٙկपदᖩᡇᅻୃϻ಄Ǎ fഖ௩᰾рᢨ҆׀ᅱᱜռᨭ۰ுࣸሂЏڮǍٙկθСθᕗԅդ؟Џڮથᕗ͘ ᧿سᕗदᖩϻ಄ୃ಄ᰢǍ fᑝஈ௩ζሂ᰾᪂рᢨѳϖθၿႥࠣᄩǍ৫ᢨᩎၪוޙሂᠳࣸᨁ៙ਣǍ 其它 注意 �即使查阅了使用说明书也无法做出判断的故障,请务必与销售店或本公司 的调试技术员联系。随意拆卸可能导致触电或受伤。 - iv - 目 录 前言.................................................................................................................................i 安全注意事项..................................................................................................................ii 1. 概 要.......................................................................................................................1 2. 各部分名称和说明.....................................................................................................2 2.1 分析仪本体名称和说明..............................................................................................................2 2.2 输入端子模块............................................................................................................................3 3. 设置方法...................................................................................................................4 3.1 设置条件....................................................................................................................................4 3.2 安装方法....................................................................................................................................5 3.2.1 分析仪本体的安装.........................................................................................................5 3.2.2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的安装..............................................................................................6 3.3 配管方法....................................................................................................................................7 3.4 采样........................................................................................................................................ 10 3.4.1 试样气体条件............................................................................................................. 10 3.4.2 试样气体流量............................................................................................................. 10 3.4.3 标准气体的准备.......................................................................................................... 10 3.4.4 仪表内换气................................................................................................................. 10 3.4.5 试样气体出口的压力.................................................................................................. 11 3.4.6 采样系统构成示例...................................................................................................... 11 3.5 配线方法................................................................................................................................. 12 3.5.1 电源插座.................................................................................................................... 12 3.5.2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12 4. 运 行.....................................................................................................................21 4.1 运行准备................................................................................................................................. 21 4.2 预热运行和运行...................................................................................................................... 21 5. 显示·操作面板的说明...........................................................................................22 5.1 操作面板的名称和说明........................................................................................................... 22 5.2 显示·操作面板的概要........................................................................................................... 23 5.3 显示画面的概要...................................................................................................................... 24 5.4 基本操作................................................................................................................................. 27 6. 设定及校正.............................................................................................................28 6.1 量程切换................................................................................................................................. 28 6.1.1 量程切换方法的设定.................................................................................................. 28 6.1.2 手动量程切换............................................................................................................. 29 6.2 校正设定................................................................................................................................. 30 6.2.1 校正浓度的设定.......................................................................................................... 30 6.2.2 手动零点校正动作的设定........................................................................................... 32 6.2.3 校正量程动作的设定.................................................................................................. 34 -- 6.2.4 自动校正组分/量程的设定.......................................................................................... 36 6.3 报警设定................................................................................................................................. 38 6.3.1 报警值的设定............................................................................................................. 38 6.3.2 滞后的设定................................................................................................................. 40 6.4 自动校正的设定...................................................................................................................... 41 6.4.1 自动校正.................................................................................................................... 41 6.4.2 自动校正的强制实施及中止........................................................................................ 44 6.5 简易零点校正的设定............................................................................................................... 47 6.5.1 简易零点校正............................................................................................................. 47 6.5.2 简易零点校正的强制实施及中止................................................................................ 49 6.6 峰值报警设定......................................................................................................................... 52 6.7 参数的设定............................................................................................................................. 54 6.8 维护模式................................................................................................................................. 60 6.9 校正........................................................................................................................................ 65 6.9.1 零点校正.................................................................................................................... 65 6.9.2 满量程校正................................................................................................................. 66 7. 维 护.....................................................................................................................67 7.1 日常检查................................................................................................................................. 67 7.2 日常检查维护要领.................................................................................................................. 67 7.3 分析器的维护要领.................................................................................................................. 68 7.3.1 试样室的清洁方法(管状室)......................................................................................... 68 7.3.2 试样室的清洁方法(块状室)......................................................................................... 70 7.3.3 光学零点调整方法(光学平衡调整).............................................................................. 72 7.3.4 水分干涉补偿调整方法............................................................................................... 73 8. 错误信息.................................................................................................................75 9. 规 格.....................................................................................................................77 9.1 一般规格................................................................................................................................. 77 9.2 型号说明................................................................................................................................. 80 9.3 外形图.................................................................................................................................... 82 - vi - 1. 概 要 不同原子、分子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具有吸收光谱,其吸收强度遵循朗伯-比尔公式,本红外气体分析仪就是利 用此原理,测量试样气体中NO、SO2、CO2、CO、CH4等的浓度。并且,可内置小型磁氧分析仪,一台设备 可以同时测量包括O2在内的最多5种组分(除O2之外最多4种组分)。 并且,通过配备微处理器、采用大型液晶屏幕,实现了方便的操作性、高精度和多功能性。 最适合用于锅炉、垃圾焚烧等的燃烧排气测量。此外,还可用作钢铁冶炼中的气体分析[高炉、转炉、热处理 炉、烧结(团矿设备)、焦炭炉],蔬菜水果的储藏及催熟、生物化学(微生物)[发酵]、大气污染[焚烧炉、排烟脱 硫、脱硝]、汽车尾气(除测试器)、防灾[爆炸性气体检测、有毒气体检测、新建材焚烧气体分析]、植物培育、 化学分析[石油提纯设备、石油化学生产设备、气体生成设备]、环境保护[地面浓度、隧道内气体浓度、停车 场、楼宇管理]、物理化学各种实验用途等的各种分析仪。 -- 2. 各部分名称和说明 2.1 分析仪本体名称和说明 < 正面 > POWER �把手 �试样气体入口 测量部件 1用 �试样气体出口 �试样气体入口 测量部件 2用 �试样气体出口 (或换气气体入口) �电源开关 �显示�操作面板 < 背面 > �扇形齿轮驱动电机 ��保护罩壳 �电源插座 �光源部分罩壳 �连接输入输出端子的连接器 图2-1 名 称 1把手 2电源开关 说 明 名 称 将分析仪本体从面板中拉出时 6扇形齿轮驱动电机 说 使用的把手。 内置有红外光源。 7光源部分罩壳 明 是驱动扇形齿轮运转的电机。 “ 接 通 · 切 断 ” 分 析 仪 的 电 8连接输入输出端子 源。 的连接器 是连接外置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连接电源电缆。 4试样气体入口 装有液晶显示器和各种操作设 9电源插座 定按键。 AT保护罩壳 被测气体配管连接于此口。 5试样气体出口 排气管路连接于此口。 3显示·操作面板 (每个测量部件中各设有一组试 样气体出入口。 有换气时,测量部件1、2在内 部由管道串联连接,测量部件 2的试样气体出口成为换气气 体的入口。) -- 的连接器。 光源和电机部分的保护罩壳。 分析仪运行时,拆掉亦无妨。 2.2 输入端子模块 通过与附属的输入输出端子模块连接,从输入输出端子模块输入输出本分析仪的各种输入输出信号。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 输入输出端子板(TN1~TN5) 安装孔(φ4.5 6处) TN1 TN2 TN3 TN4 TN5 通信用连接器(CN2) 连接电缆的连接器(CN1) 校正用电磁阀的驱动信号输出连接器(CN3) 分析仪本体 ←→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之间的连接电缆(1m) 图2-2 名 称 1安装孔 说 明 名 安装输入输出端子模块的孔。 (TN1~TN5) 4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连接电缆 f4.5 6处 2输入输出端子板 称 明 连接分析仪本体和输入输出端 子模块。 模拟量输出,量程识别接点、 5校正用电磁阀驱动 信号输出连接器 报警接点输出等信号的输入输 连接自动校正用继电器板的电 出端子。 连接通信电缆。 6通信用连接器 M3.5 螺钉 3连接电缆的连接器 说 连接分析仪本体和输入输出端 子模块(4)的连接器。 -- 缆的连接器。 *有关通信功能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另外 的说明书(INZ-TN513327-C)。 3. 设置方法 ᰏ fഭЏڮϖᱜᯱႈᠳඣǍᢨޒ׀ഞႈ္થນѬሂᄏࠊϏ҆ᅱǍٙկسᕗदᖩႈ္njယဣᎆ࠰ϻ಄Ǎ 注意 �安装、移动、重新安装时请委托专业公司,或购买此产品的商店。安装不当,可能导致翻倒、触电、 火灾、受伤等事故。 �红外分析仪是很重的设备,安装时请充分注意。否则,可能因翻倒、坠落等原因导致事故或受伤。 �搬起红外气体分析仪时请务必戴手套。否则可能导致受伤。 �请将本产品设置在符合“使用说明书”中记载的使用条件的场所。若设置场所不符合要求,使用时 会导致触电、火灾或误动作。 �安装施工中,注意不要使电线头等杂物进入仪表内,否则可能导致火灾、故障、误动作。 3.1 设置条件 请设置在符合以下条件的场所。 1 本仪表为组装到系统中使用的设备。 请将其装入面板、机柜等有钢板机壳的装置内使用。 2 请在室内使用。 3 请避开有振动的场所。 4 请选择环境空气清洁的场所。 5 供电电源:额定电压 :AC100V~AC240V 可用电压 :AC85V~AC264V 额定频率 :50Hz/60Hz 最大额定功率:250VA 插座 :符合EN60320的1级类型 3芯插座 6 工作条件:环境温度:-5ºC~45ºC 环境湿度:90%RH以下 无结露 -- 3.2 安装方法 3.2.1 分析仪本体的安装 分析仪本体的安装方法有如下2种。 (单位 mm) 种类 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 安装方法 101.6(EIA) 177 19英寸机柜安装 滑轨式 M6 或100(JIS) 19英寸机柜安装 导轨式 导轨 (以此支撑重量) 429 450以上 483 465 滑轨 (以此支撑重量) ※1 检查·维护分析仪本体,有时须拆去本体上部的盖板。 安装到19英寸机柜时,如果能确保分析仪本体上部的维护空间,也可以采用导轨方式,如果无法确保维 护空间等情况时,建议采用滑轨式安装。 推荐使用的滑轨为:产品编号:305A-24/Accuride公司制造。 ※2 采用19英寸机柜安装时,分析仪的重量由机箱底部(用滑轨安装时为机箱侧面)支撑。滑轨的安装尺寸等请 参见“9.3外形图”一节。 设置时请避开阳光直射的位置。 分析仪的环境温度为-5~45ºC的范围,请将其设置于温度变化较小的场所。 -- 3.2.2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的安装 请将输入输出端子模块安装在面板上使用。 注) 为防止外部干扰等引起的误动作,应使面板和输入输出端子模块安装板与安装面导通,将面板与分析仪 本体连接到同一根接地线。 (单位 mm) 外形尺寸 安装孔φ4.5(6处) 安装尺寸 M4螺钉(6处) 150 安装方法 端子部 150 面板 142 154 164 连接电缆 矩形孔 316 302 连接到分析仪背面 用螺钉固定到面板上 (注) 分析仪本体及输入输出模块的接地方法。 为防止由于外部干扰等引起的仪表误动作,建议采用 如下所示的方法接地。 使输入输出模块的钣金件和面板在 的面上导通 部 使分析仪本体和面板在 轨安装部位导通 将分析仪和输入输出模块安装到同一面板上 将面板的框架接地 ※ 请避免将分析仪和输入输出模块分开设置、分别接地。 -- 位 部位的面上或导 3.3 配管方法 配管时请连接到分析仪本体前面的气体出入口。 ●仪表和采样系统请用聚四氟乙烯、不锈钢、聚乙烯等耐腐蚀的管子进行连接。即使无须担心腐蚀的场 合,也不要使用橡胶管及软质乙烯树脂管。否则,会由于配管材料因素导致气体吸附,而使指示变得不 准确。 ●配管连接口为Rc1/4(或NPT1/4)内螺纹。为提高响应速度,尽可能缩短配管。内径4mm左右为合适。 ●灰尘侵入仪表内部,可能引起工作不良,所以请使用清洗干净的配管和接头。 请按以下方法进行气体配管施工。 试样气体出口 测量部件 1用 试样气体入口 试样气体入口 试样气体出口 (换气气体入口) 测量部件 2用 试样气体入口:连接配管,以便导入除湿处理等预处理完毕的被测气体,以及零点和满量程校正用的标准气 体。 导入气体流量范围为0.5L/min±0.2L/min,请保持流量稳定。 试样气体出口:排出测量完毕的被测气体。 请将配管接至室外且与大气相通。 换气气体入口:指定有换气气体时,附带换气气体入口。 为了使分析仪整个内部进行换气的气体入口。 换气气体使用干燥N2或计测仪表空气,流量为1L/min以上。 -- 内部配管图 测量部分2(IR Unit2) 测量部分1 (IR Unit1) 内置O2 分析仪 内置O2 分析仪 OUTLET INLET OUTLET INLET 试样气体入口 试样气体出口 试样室 ∗根据量程组合,有时 配备2个。 试样气体入口 试样气体出口 测量部件1用 (IR Unit1) 测量部件2用 (IR Unit2) ※有换气时,测量部件1和测量部件2在内部由管道串联连接,测量部件2的试样气体出口成为换气气体的 入口。 各测量部件和测量组分的对应关系 被测组分 测量部分 1 测量部分 2 NO,SO2,CO2,CO,CH4,N2O的 各1组分分析仪 各被测组分 无 NO/SO2 CO2/CO N2O/CO2 无 NO CO NO/SO2/CO,N2O/CO2/CO的 3组分分析仪 NO/SO2 N2O/CO2 CO NO/N2O/CO2,SO2/N2O/CO2, CH4/N2O/CO2的 3组分分析仪 NO SO2 CH4 N2O/CO2 NO/SO2/CO的3组分分析仪 NO/SO2 CO NO/SO2 CO2/CO N2O/CO2 NO/SO2,CO2/CO,N2O/ CO2的 2组分分析仪 NO/CO的 2组分分析仪 NO/SO2/CO2/CO,NO/SO2/ N2O/CO2的4组分分析仪 ※测量部件为双系统时,内置O2分析仪的配管连接到测量部件2侧。 -- 配管示例 �仅测量部件1时 ZKJ 采样气体 流量计 0.5L/min 过滤器 试样气体入口 试样气体出口 排气 与大气相通 �带测量部件1、2时(1) ZKJ ∗ 采样气体 NO2/NO 转换器 过滤器 流量计 0.5L/min 试样气体入口 试样气体出口 过滤器 测量部件1 (IR Unit1) 试样气体入口 流量计 0.5L/min 试样气体出口 测量部件2 (IR Unit2) 排气 与大气相通 ∗将NO分析仪作为NOX分析仪进行测量时使用NO2/NO转换器 �带测量部件1、2时(2) ∗ 采样气体 过滤器 NO2/NO 转换器 过滤器 流量计 0.5L/min ZKJ 试样气体入口 试样气体出口 测量部件1 (IR Unit1) 试样气体入口 试样气体出口 测量部件2 (IR Unit2) 排气 与大气相通 ∗将NO分析仪作为NOX分析仪进行测量时使用NO2/NO转换器 -- 3.4 采样 3.4.1 试样气体条件 1请通过过滤网将试样气体中含有的灰尘完全过滤掉。最后一道请使用能滤掉0.3μm灰尘的过滤网。 2为了使气体分析仪中不产生冷凝水,试样气体的露点必须低于环境温度。试样气体中含有水蒸汽时, 请使用除湿器将露点降到0ºC左右。 3试样气体中含有SO3气雾时,请使用滤雾器及冷凝器等将SO3气雾过滤掉。其他的气雾也同样处理。 4如果试样气体中含有大量的CL 2、F 2、HCL等强腐蚀性气体,仪表的使用寿命将会缩短,请加以注 意。 5试样气体温度为0~50ºC。请注意不要直接将高温气体导入仪表内。 3.4.2 试样气体流量 请使试样气体以0.5L/min±0.2L/min的流量流动。 测量中请抑制流量波动。 将流量计按采样系统组成示例(3.4.6项)中所示那样设置后,确认流量。 3.4.3 标准气体的准备 为了能正常使用本仪表,需要使用标准气体定期进行校正。(每周1次左右)。 请准备零点·满量程校正用标准气体气瓶。 分析仪中无 O2分析仪时 分析仪中内置 O2分析仪时 分析仪带外置氧化锆 O2分析仪时 零点气体 N2气体 N2气体 干燥空气 O2分析仪以外 的满量程气体 满量程90%以上 浓度的气体 满量程90%以上 浓度的气体 满量程90%以上浓度的气体 满量程90%以上 浓度的气体或大 气(21%) 1~2%O2气体 O2分析仪的满 量程气体 3.4.4 仪表内换气 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仪表内换气,但遇有以下情况时请考虑换气。 1被测气体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时。 2设置场所的环境气体中含有腐蚀性气体时。 3设置场所的环境气体中含有与测量组分相同的气体时。 换气时请使用干燥N2或计测仪表空气。流量为1L/min以上。 换气气体中含有灰尘、气雾时,请将其充分过滤掉后再使用。 - 10 - 3.4.5 试样气体出口的压力 请设法使试样气体出口的压力与大气压相通。 3.4.6 采样系统构成示例 下图是用于测量锅炉、垃圾焚烧炉等的燃烧废气而构建的分析5种组分气体的常规系统示例。 不同的用途,系统的组成也不相同。如有不明之处,请向本公司咨询。 恭候您的咨询。 气体采集器 ZKJ本体 φ10φ8 聚四氟 乙烯软管 上 15 ˚以 吸气器 2通电 磁阀 滤雾器 流量计 红外 分析仪 CO,CO2 (02) 高分子膜 过滤器 NO2/NO 转换器 高分子膜 过滤器 电子式冷凝器 红外 分析仪 NO,SO2 ZERO NO SO2 CO2 CO O2 电磁阀 安全 排水 回水弯管 压力调整器 Air NO /N2 SO2 /N2 CO2 /N2 CO /N2 O2 /N2 氧化锆 O2 分析仪 (ZFK7) 标准气体 排气 排水 名 称 说 明 名 称 说 明 气体采集器 带加热式不锈钢过滤器的气体 流量计 采集器, 标准过滤网孔径为40μm 。 调整、监视采样气体的流量。 滤雾器 去除冷凝水、气雾、尘埃。 是校正分析仪零点�满量程的 基准气体。根据被测组分使用。 标准气体 安全排水回水弯管 分为正压力和负压力,监视、 氧化锆O2传感器 调整采样气体的压力。 吸气器 用于吸取试样气体。 是氧化锆式氧传感器。测量气 体中的氧浓度。 (分析仪(ZKJ)有内置O2分析仪时 不需要) 电子式气体冷凝器 去除试样气体中的水分。 电磁阀 用于导入校正气体。 高分子膜过滤器 使用PTFE过滤器除去细微灰尘。 NO2/NO转换器 - 11 - 分析NOX时的附加装置。 使用特殊催化剂将NO2气体高效 地转换成NO气体的转换器。 3.5 配线方法 3.5.1 电源插座 电源插座位于本体背面。 请使用附属的电源电缆连接电源。 <分析仪背面> 电源插座 连接输入输出端子的连接器 带接地2极插头 位于干扰源附近时 ● 请勿将此仪表设置在产生电源干扰的电器装置附近(高频炉、电焊机等)。在此类装置的附近使用仪表时, 本体电源 为了避免干扰,请将电源线完全另行设置。 ● 从电源传来继电器、电磁阀等的干扰时,如右图所示,在 变阻器或 火花抑制器 干扰发生源处安装变阻器或火花抑制器。如果安装在离干 靠近设置、连接 扰源较远处,则无效果,请加以注意。 干扰产生源 3.5.2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和分析仪之间使用附属的专用电缆连接。 使用分析仪背面的连接器和输入输出端子模块的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器进行连接。 使用专用电缆进行连接时,将装在电缆上的铁氧体磁芯安装到分析仪侧。 铁氧体磁芯 (安装到分析仪侧) 分析仪 专用电缆(1m) - 12 -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1) 模拟量输出信号(A0):端子板1 1~BT,端子板2 3~6 输出信号 :DC4~20mA或DC0~1V(订购时选择) 非隔离 容许负载 :DC4~20mA DC0~1V 550Ω以下 100kΩ以上 ·模拟量的输出与测量画面显示的CH(通道)对应,由各端子进行输出。 本产品的模拟量输出全部为非隔离。将配线引至室外、或配线长度在30m以上时、或将多个输出连 接到外部时,为了消除无用的寄生信号及干扰的影响,建议将每个信号分别隔离使用。 (2) O2传感器输入:端子板2 1~2 输入信号: 外置氧化锆氧分析仪 氧化锆氧传感器信号(本公司产品ZFK7输出) 外置氧分析仪 DC0~1V(直流输入电阻1MΩ以上) ·根据订购时指定为外置氧化锆氧分析仪或外置氧分析仪时使用。 ·连接由用户另外准备的氧化锆氧分析仪或氧分析仪的输出。 ·外置氧分析仪时,相对于本分析仪的O2满量程,请输入DC0~1V信号。 ·内置O2分析仪,请勿使用此端子。 O2传感器输入部为非隔离。将O2分析仪设置于离分析仪较远的位置输入信号时,建议将信号隔离 后使用。请将氧化锆传感器(本公司产品ZFK7)设置于本分析仪的附近。 (3) 接点输入(DI):端子板2 AK~BT,端子板3 5~AT ·输入为无电压接点输入。通过短路(on)、开路(off)的切换进行输入。 ·请勿在端子上施加电压。 (4) 接点输出(DO):端子板3 AK~BT,端子板4,端子板5 接点容量:AC250V/2A 阻性负载 ·输出为继电器接点。通过接通(on)、断开(off)的切换进行输出。 为消除外界对信号的影响,请将连接电源及接点输出的配线和连接模拟信号、O2传感器输入、接 点输入的配线进行分离。 ※ 为防止外界干扰等引起的误动作,请务必将分析仪本体接地。并且,使输入输出端子模块安装板和 安装面板之间导通,将面板框架连接到与分析仪相同的接地线上。 - 13 - (5)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端子一览 端子板1 <TN1> Ch5 输出 (Ch5_OUT) Ch4 输出 (Ch4_OUT) Ch3 输出 (Ch3_OUT) Ch2 输出 (Ch2_OUT) Ch1 输出 (Ch1_OUT) - + - + - + - + - +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端子板2 <TN2> Ch10 输出 (Ch10_OUT) - + - + - + (O2传感器输入) 注1 - + Ch9 输出 (Ch9_OUT) Ch12 输出 (Ch12_OUT) Ch8 输出 (Ch8_OUT) Ch11 输出 (Ch11_OUT) Ch7 输出 (Ch7_OUT) 未使用 Ch6 输出 (Ch6_OUT) 未使用 (M3.5螺钉)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Ch5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5) Ch4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4) Ch3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3) Ch2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2) Ch1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1) (M3.5螺钉) 注1:外置O2传感器输入用 端子板3 <TN3> 未使用 未使用 远程保持 输入(R_HOLD) 平均值复位 输入(RESET) 自动校正远程 启动输入(R_CAL) 未使用 报警3 输出(ALM_3) 报警2 输出(ALM_2) 报警1 输出(ALM_1)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端子板4 <TN4> Ch5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5) 峰值计数 报警输出 (PEAK_ALM) 1 11 2 12 Ch4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4) 自动校正中 接点输出 (ACAL/MNT) 3 13 4 14 Ch3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3) 泵ON/OFF 接点输出(PUMP) 5 15 6 16 Ch2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2) 校正异常 接点输出 (CAL_ALM) 7 17 8 18 Ch1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1) 仪表异常 接点输出(FAULT) 9 19 10 20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M3.5螺钉) (M3.5螺钉) 端子板5 <TN5> 连接器 <CN3> 校正用电磁阀驱动信号输出 (晶体管输出)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未使用 报警6 输出(ALM_6) 采样切换用输出 1 6 Ch3 满量程校正用输出 2 报警5 输出 (ALM_5) 7 Ch4 满量程校正用输出 零点校正用输出 3 8 Ch5 满量程校正用输出 Ch1满量程校正用输出 4 9 继电器驱动电源DC5V Ch2满量程校正用输出 5 <D-sub 9P> 报警4 输出 (ALM_4) (M3.5螺钉) 连接器 <CN2> 通信连接器(D-Sub9pin) 1 2 3 4 5 - 14 - 6 7 8 9 详细内容请参见通信的 使用说明书 (6) 端子板说明 端子板1<TN1> 端子板1 <TN1> Ch5 输出 (Ch5_OUT) Ch4 输出 (Ch4_OUT) Ch3 输出 (Ch3_OUT) Ch2 输出 (Ch2_OUT) Ch1 输出 (Ch1_OUT) - + - + - + - + - +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模拟量输出用端子板(非隔离输出)。 Ch10 输出 (Ch10_OUT) Ch9 输出 (Ch9_OUT) - + - + - + Ch8 输出 (Ch8_OUT) Ch7 输出 (Ch7_OUT) Ch6 输出 (Ch6_OUT) (M3.5螺钉) 1-2之间 :Ch5输出 3-4之间 :Ch4输出 5-6之间 :Ch3输出 7-8之间 :Ch2输出 9-10之间 :Ch1输出 11-12之间 :Ch10输出 13-14之间 :Ch9输出 15-16之间 :Ch8输出 17-18之间 :Ch7输出 19-20之间 :Ch6输出 端子板2 <TN2> (O2传感器输入) 注1 Ch12 输出 (Ch12_OUT) Ch11 输出 (Ch11_OUT) 未使用 未使用 - +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M3.5螺钉) 端子板2<TN2> Ch5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5) 1-2之间 因为是本公司产品氧化锆氧分析仪 或外置氧分析仪的输入,当非外置 O2分析仪规格时,请勿使用。 Ch4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4) Ch3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3) Ch2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2) Ch1 远程量程 切换输入(R_RNG_Ch1) :用于O2传感器输入。 3-4之间 :Ch12输出 5-6之间 :Ch11输出 7-10之间 :用于内部连接。请勿接线。 请勿用于转接。 11-12之间 :Ch5远程量程切换输入 13-14之间 :Ch4远程量程切换输入 15-16之间 :Ch3远程量程切换输入 17-18之间 :Ch2远程量程切换输入 19-20之间 :Ch1远程量程切换输入 开路(Open)时选择高量程, 短路(Short)时选择低量程。 关于动作详情请参见“6.7 参数设定,远程量程动作” 一节。 - 15 - 《端子板说明》 端子板3 <TN3> 未使用 未使用 远程保持 输入(R_HOLD) 平均值复位 输入(RESET) 自动校正远程 启动输入(R_CAL)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端子板3<TN3> Ch5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5) Ch4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4) 1-4之间 :用于内部连接。请勿接线(请勿用于转 接)。 5-6之间 :远程保持输入 开路(Open)时无保持, 短路(Short)时输出保持 关于动作详情,请参见“6.7参数设 定,保持动作”一节。 7-8之间 :是平均值复位输入 如果将接点输入短路(Short)(1.5秒 以上),则将O2平均值、换算平均值 全部同时复位。 其后,开路(Open)时,平均值再启 动。 动作详情请参见“6.7参数设定、平 均值复位”一节。 9-10之间 :自动校正远程启动输入 短路(Short)1.5秒以上后,如果有了 开路(open)的输入,则与自动校正 设定的ON/OFF状态无关,都将启 动自动校正。 关于动作详情,请参见“6.4自动校 正的设定”一节。 Ch3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3) Ch2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2) Ch1 量程识别 信号输出(RNG_ID Ch1) (M3.5螺钉) 11-12之间 :Ch5量程识别信号 13-14之间 :Ch4量程识别信号 15-16之间 :Ch3量程识别信号 17-18之间 :Ch2量程识别信号 19-20之间 :Ch1量程识别信号 量程识别信号为, 低量程时导通 高量程时开路。 - 16 - 端子板4 <TN4> 峰值计数 报警输出 (PEAK_ALM) 1 11 2 12 自动校正中 接点输出 (ACAL/MNT)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泵ON/OFF 接点输出(PUMP) 校正异常 接点输出 (CAL_ALM) 仪表异常 接点输出(FAULT) 端子板4<TN4> 未使用 1-2之间 :峰值计数报警输出 达到峰值计数的设定次数以上时导 通。除此之外为开路。关于设定、动 作,请参见“6.6峰值报警设定”一 节。 3-4之间 :自动校正中接点输出。 自动校正中为导通,除此之外为开 路。 :泵的ON/OFF接点输出 用于泵的ON/OFF。 自动及手动校正中为开路,测量中为 导通。 :校正异常接点输出 零点、满量程校正过程中发生错误时 导通。 正常时为开路。 :分析部件发生异常的出错时导通。正常 时为开路。 :用于内部连接。请勿接线。 (请勿用于转接)。 未使用 未使用 未使用 5-6之间 未使用 (M3.5螺钉) 7-8之间 9-10之间 11-20之间 端子板5<TN5> 2、3、4之间 端子板5 <TN5> 未使用 报警3 输出(ALM_3) 报警2 输出(ALM_2) 报警1 输出(ALM_1)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M3.5螺钉) 未使用 报警6 输出(ALM_6) 报警5 输出 (ALM_5) 报警4 输出 (ALM_4) :报警3输出 超过设定值时,2-3之间导通,3-4之 间开路,除此之外,2-3之间开路, 3-4之间导通。 5、6、7之间 :报警2输出 超过设定值时,5-6之间导通,6-7之 间开路,除此之外,5-6之间开路, 6-7之间导通。 8、9、10之间 :报警1输出 超过设定值时,8-9之间导通,9-10 之间开路,除此之外,8-9之间开 路,9-10之间导通。 12、13、14之间:报警6输出 分析部件接通电源时,12-13之间导 通,13-14之间开路。 分析部件电源断开时,12-13之间开 路,13-14之间导通。 15、16、17之间:报警5输出 超过设定值时 15-16之间导通,16-17之间开路, 除此之外,15-16之间开路,16-17 之间导通。 18、19、20之间:报警4输出 超过设定值时 18-19之间导通,19-20之间开路, 除此之外,18-19之间开路,19-20 之间导通。 关于报警接点动作,请参见“6.3报警 设定”一节。 - 17 - ·连接器<CN3> 校正用电磁阀驱动信号输出 连接器 <CN3> 采样切换输出 1 2 零点校正输出 3 Ch1满量程校正输出 4 Ch2满量程校正输出 5 6 Ch3满量程校正输出 7 Ch4满量程校正输出 8 Ch5满量程校正输出 9 继电器驱动电源DC5V (Dsub 9P) 在自动及手动校正时,连接器CN3与校正动作联动,分别进行输出。 输出为晶体管输出(额定:5V/50mA) 各项校正时,晶体管ON。 采样切换输出在测量时为ON,校正动作时为OFF。 未进行较正时,其他的晶体管为OFF。 自动校正时,各输出按照设定依次进行ON/OFF。(参见下页) 参见“6.4自动校正的设定”一节 ※从第9脚引出驱动电磁阀ON/OFF的继电器用电源。(DC5V/max0.5A) 请参见下图使用。 校正用电磁阀驱动信号输出使用示例 <电气系统> 5V a接点继电器 9 1 SV1 3 SV2 4 SV3 5 CN3 SV4 电缆 SV1~SV4:电磁阀 继电器板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气体采样系统> 电磁阀驱动电源 流量计 高分子膜 过滤器 SV1 SV2 SV3 参见“3.4.6 采样系统 组成示例” SV4 电子式 气体冷凝器 零点 Ch1 满量程 Ch2 满量程 校正用标准气体 内的继电器板及专用连接线(D-sub 9芯直电缆:1.5m)为选配件,可以供货。请订购。 - 18 - (7) 校正用电磁阀驱动信号的动作 1 手动校正时(关于校正,请参见“6.9 校正”一节) �零点校正 校正结束 on 泵ON/OFF接点 off on 采样切换用输出 off on 校正气体流通 零点校正输出 off Ch1~5满量程校正 输出 off 输出保持功能 输出信号保持 (设定为保持ON时) 保持延长时间 �满量程校正 泵ON/OFF接点 校正结束 通过上下键选择 CH2时 采样切换用输出 零点校正输出 Ch1满量程校正用 校正气体流通 Ch2满量程校正用 保持延长时间 输出保持功能 输出信号保持 (设定为保持ON时) ∗保持延长时间由自动校 正设定的 “气体流通时间”而定 - 19 - 2 自动校正时(“6.4.1 自动校正的设定”项中的“示例”) 泵ON/OFF接点 Ch5满量程校正 Ch1满量程校正 Ch3满量程校正 自动校正开始 Ch2满量程校正 Ch4满量程校正 零点校正 采样切换用输出 零点校正输出 零点气体 350S Ch1满量程校正输出 Ch2满量程校正输出 Ch1满量程气体 350S Ch3满量程校正输出 Ch4满量程校正输出 Ch5满量程校正输出 自动校正中接点 输出保持功能 (设定为保持ON时) 保持 延长时间 4.(2)自动校正时 - 20 - 4. 运 行 4.1 运行准备 (1) 配管、配线的确认 请再次检查并确认气体采样部分、排气等的配管连接是否正确。 请再次检查并确认配线是否正确。 4.2 预热运行和运行 (1) 运行步骤 1 将本体正面左侧的电源开关置于ON 1~2秒后正面显示屏上显示出测量画面。 2 进行约4个小时的预热运行 本体的测量动作达到稳定状态约需4个小时。 注) 预热运行中浓度显示有时呈现 _ _ _ _ 超出量程 或 _ _ _ _ 低于量程 但并不是异常情况。 3 各种设定值的设定 请参考“6. 设定及校正”,进行必要的设定。 4 零点·满量程校正 预热运行后,请进行零点·满量程校正。 参见“6.9 校正”。 5 测量气体的导入、测量 将测量气体导入本体,开始测量。 - 21 - 5. 显示·操作面板的说明 关于红外分析部件的各显示画面和操作面板的名称说明及操作,如下所示。 5.1 操作面板的名称和说明 显示部 操作部 电源开关 �显示部:显示测量画面及各设定项目。 �操作部:由下图所示各部分组成。 �向上键 �退出键 �MODE键 �ZERO键 ESC MODE ZERO ENT SPAN �SPAN键 �横向键 �向下键 �输入键 图 5-1 名 称 说 明 名 称 说 明 MODE键 用于切换模式。 退出键 欲返回前一画面、或设定途中取消设 定时使用。 横向键 输入键 用于变更 选择项目(光标的移动)、变更数值的位。 用于选择项目的确定及数值的确定。 也用于校正的执行。 向上键 用于变更 选择项目(光标的移动)、增加数值。 ZERO键 零点校正时使用。 向下键 用于变更 选择项目(光标的移动)、减少数值。 SPAN键 满量程校正时使用。 - 22 - 5.2 显示·操作面板的概要 • Measurement mode ∗1) 显示通道不同,画面组成 也各不同(测量模式画面 可上下滚动)。 ∗1 ZERO 零点校正 • Measurement mode 满量程校正 SPAN • Measurement mode MODE ESC MODE • User mode ESC ESC • Switch Ranges ESC • User mode Switch Ranges Calibration Parameters Alarm Setting Setting of Auto Calibration Setting of Auto Zero calibration Setting of Peak Alarm Parameter Setting ∗2) 仅限于有CO、O2两 组分时,通过型号 说明,附带峰值报 警。 • Calibration Parameters ESC • Alarm Setting ESC ESC ESC ESC �项目选择 Calibration value Zero calibration Calibration range Auto calibration components / range �项目选择 Start Time Cycle Flow Time Auto calibration ON/OFF Auto Calibration Run / stop • Setting of Auto Calibration • Setting of Auto Zero calibration • Setting of Peak Alarm • Parameter Setting �项目选择 Start Time Cycle Flow Time ON/OFF Auto zero Calibration Run / stop �项目选择 Peak Alarm ON/OFF Peak Value Peak Count Hysteresis �项目选择 Current time Key lock Output Hold Reset Av. Output Response time Average Period Maintenance mode 图 5-2 - 23 - : 当前时间设定 : 键锁定ON/OFF : ON/OFF : 平均值复位执行 : 响应时间(过滤器) : 平均时间设定 : 维护模式(输入密码) 5.3 显示画面的概要 (1) 测量模式画面(接通电源时必定为此画面) 测量画面因组分数不同而异。下列画面是测量NO、SO2、CO2、CO、O2(输出12通道)时的组成示例。 Ch Ch Ch 滚动 Ch 图 5-3 *存在5个通道以上的输出时,可通过 序号 名 称 键滚动显示。 功 能 序号 功 能 名 称 组分显示 瞬时值、换算瞬时值、换算 平均值等的组分显示 显示峰值报警组分 显示峰值报警组分 浓度显示 显示测量浓度值 显示峰值报警浓度 显示峰值(上限设定值)的浓度 量程显示 显示量程值 峰值报警次数 显示超过峰值的次数 单位显示 显示ppm、vol% 显示峰值报警单位 显示峰值报警的单位 times/h ●瞬时浓度值 :组分显示部位显示的如“CO2”、“CO”、“O2”等被测组分的Ch(组分),为当前正 在测量的气体中的被测组分浓度值。 ●O2换算浓度值 :组分显示部位显示的如“换算CO”的“换算**”的Ch(组分),为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所得的数值,此公式通过被测组分、O2瞬时浓度值及O2换算基准值(参见“6.8 各种设 定”)进行计算。 换算输出= 21-On ×Cs 21-Os On:氧换算基准值 (根据用途设定的数值) Os:氧浓度(%) Cs:被测组分的气体浓度 但,Os根据设定 (参见“6.8 维护模式”、“各种设定”) 不取设定值以上的数值。 换算对象组分仅限NO、SO2及CO。 - 24 - ●O2换算浓度平均值 :组分显示部位显示的如“换算CO平均值”的“换算**平均值”的Ch(组分)及O2平均 值,是将被测组分的O2换算浓度值或O2浓度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以每隔30秒一 次进行输出(每隔30秒采集一次数据)。 在平均时间设定(参见“6.7 参数的设定”一节)中,在1~59分钟或1~4小时的范围内可 以变更平均时间的设定(设定的时间在量程显示部位以如“1h”等形式进行显示)。 *) O2换算浓度值以及O2换算浓度平均值的测量量程与被测组分的测量量程相同。 并且,O2平均值的测量量程与O2的测量量程相同。 (2) 关于各设定、选择画面 各设定、选择画面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状态显示区域中显示当前的状态。 ·信息显示区域中显示与操作相关的指南。 ·设定项目、选择项目显示区域中根据需要显示设定项目及数值。请通过上、下键及横向键移动光标, 进行适合各项目的操作。 信息显示区域 �LCD画面 状态显示区域 设定项目、选择项目 显示区域 光标 图 5-4 - 25 - (3) 测量Ch 测量值对应表 与型号对应的各测量Ch和各通道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߄غеኂ ፼5ѧ ፼6ѧ ԧऌ ፼22ѧ P A D B E F H G L M P A B E F Y Y Y Y Y Y Y Y Y Y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Y Y Y Y Y Y Y Y Y Y A A A A A H AnjBnjC A G L AnjBnjC AnjBnjC A A M AnjBnjC A B H G L M B H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B B B B B C C G AnjBnjC C L AnjBnjC C M AnjBnjC C Q R S T U V W S T U V W S T U V W Y Y Y Y Y Y Y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AnjBnjC Y Y Y Y Y Y Y Y Y Y, B Y Y A A A, C A A Ch1:NO Ch1:SO2 Ch1:CO2 Ch1:CO Ch1:CH4 Ch1:NO, Ch2:SO2 Ch1:NO, Ch2:CO Ch1:CO2, Ch2:CO Ch1:NO, Ch2:SO2, Ch3:CO Ch1:NO, Ch2:SO2, Ch3:CO2, Ch4:CO Ch1:NOx, Ch2:O2, Ch3:௩ᎣNOx, Ch4:௩ᎣNOx৩ޡӑ, Ch5:O2৩ޡӑ Ch1:SO2, Ch2:O2, Ch3:௩ᎣSO2, Ch4:௩ᎣSO2৩ޡӑ, Ch5:O2৩ޡӑ Ch1:CO, Ch2:O2, Ch3:௩ᎣCO, Ch4:௩ᎣCO৩ޡӑ, Ch5:O2৩ޡӑ Ch1:CH4, Ch2:O2, Ch3:O2৩ޡӑ Ch1:NOx, Ch2:SO2, Ch3:O2, Ch4:௩ᎣNOx, Ch5:௩ᎣSO2, Ch6:௩ᎣNOx৩ޡӑ, Ch7:௩ᎣSO2৩ޡӑ, Ch8:O2৩ޡӑ Ch1:NOx, Ch2:CO, Ch3:O2, Ch4:௩ᎣNOx, Ch5:௩ᎣCO, Ch6:௩ᎣNOx৩ޡӑ, Ch7:௩ᎣCO৩ޡӑ, Ch8:O2৩ޡӑ Ch1:CO2, Ch2:CO, Ch3:O2, Ch4:௩ᎣCO, Ch5:௩ᎣCO৩ޡӑ, Ch6:O2৩ޡӑ Ch1:NOx, Ch2:SO2, Ch3:CO, Ch4:O2, Ch5:௩ᎣNOx, Ch6:௩ᎣSO2, Ch7:௩ᎣCO, Ch8:௩ᎣNOx৩ޡӑ, Ch9:௩ᎣSO2৩ޡӑ, Ch10:௩ᎣCO৩ޡӑ, Ch11:O2৩ޡӑ Ch1:NOx, Ch2:SO2, Ch3:CO2, Ch4:CO, Ch5:O2, Ch6:௩ᎣNOx, Ch7:௩ᎣSO2, Ch8:௩ᎣCO, Ch9:௩ᎣNOx৩ޡӑ, Ch10:௩ᎣSO2৩ޡӑ, Ch11:௩ᎣCO৩ޡӑ, Ch12:O2৩ޡӑ Ch1:CO, Ch2:O2 Ch1:NO, Ch2:CO, Ch3:O2 Ch1:CO2, Ch2:CO, Ch3:O2 Ch1:NO, Ch2:SO2, Ch3:CO, Ch4:O2 Ch1:NO, Ch2:SO2, Ch3:CO2, Ch4:CO, Ch5:O2 Ch1:CO, Ch2:O2, Ch3:௩ᎣCO, Ch4:௩ᎣCO৩ޡӑ, Ch5:O2৩ޡӑ Ch1:NOx, Ch2:CO, Ch3:O2, Ch4:௩ᎣNOx, Ch5:௩ᎣCO, Ch6:௩ᎣNOx৩ޡӑ, Ch7:௩ᎣCO৩ޡӑ, Ch8:O2৩ޡӑ Ch1:CO2, Ch2:CO, Ch3:O2, Ch4:௩ᎣCO, Ch5:௩ᎣCO৩ޡӑ, Ch6:O2৩ޡӑ Ch1:NOx, Ch2:SO2, Ch3:CO, Ch4:O2, Ch5:௩ᎣNOx, Ch6:௩ᎣSO2, Ch7:௩ᎣCO, Ch8:௩ᎣNOx৩ޡӑ, Ch9:௩ᎣSO2৩ޡӑ, Ch10:௩ᎣCO৩ޡӑ, Ch11:O2৩ޡӑ Ch1:NOx, Ch2:SO2, Ch3:CO2, Ch4:CO, Ch5:O2, Ch6:௩ᎣNOx, Ch7:௩ᎣSO2, Ch8:௩ᎣCO, Ch9:௩ᎣNOx৩ޡӑ, Ch10:௩ᎣSO2৩ޡӑ, Ch11:௩ᎣCO৩ޡӑ, Ch12:O2৩ޡӑ Ch1:N2O Ch1:N2O, Ch2:CO2 Ch1:NO, Ch2:N2O, Ch3:CO2 Ch1:SO2, Ch2:N2O, Ch3:CO2 Ch1:N2O, Ch2:CO2, Ch3:CO Ch1:CH4, Ch2:N2O, Ch3:CO2 Ch1:NO, Ch2:SO2, Ch3:N2O, Ch4:CO2 Ch1:NO, Ch2:N2O, Ch3:CO2,Ch4:O2 Ch1:SO2, Ch2:N2O, Ch3:CO2,Ch4:O2 Ch1:N2O, Ch2:CO2, Ch3:CO, Ch4:O2 Ch1:CH4, Ch2:N2O, Ch3:CO2,Ch4:O2 Ch1:NO, Ch2:SO2, Ch3:N2O, Ch4:CO2, Ch5:O2 Ch1:NOx, Ch2:N2O, Ch3:CO2,Ch4:O2,Ch5:௩ᎣNOx,Ch6:௩ᎣNOx৩ޡӑ,Ch7: O2৩ޡӑ Ch1:SO2, Ch2:N2O, Ch3:CO2,Ch4:O2,Ch5:௩ᎣSO2,Ch6:௩ᎣSO2৩ޡӑ,Ch7:O2৩ޡӑ Ch1:N2O, Ch2:CO2, Ch3:CO, Ch4:O2, Ch5:௩ᎣCO, Ch6:௩ᎣCO৩ޡӑ, Ch7:O2৩ޡӑ Ch1:CH4, Ch2:N2O, Ch3:CO2,Ch4:O2,Ch5:O2৩ޡӑ Ch1:NOx, Ch2:SO2, Ch3:N2O, Ch4:CO2, Ch5:O2, Ch6:௩ᎣNOx, Ch7:௩ᎣSO2, Ch8:௩ᎣNOx৩ޡӑ, Ch9:௩ᎣSO2৩ޡӑ, Ch10:O2৩ޡӑ - 26 - 5.4 基本操作 ·测量模式 测量模式中,1个画面中最多显示5Ch。显示Ch多 于此数时,按 键,画面一次滚动1个Ch。 Ch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NOX 0-100 Ch SO2 0-100 Ch CO2 Ch CO Ch O2 0-10 0-100 0-25 ppm ppm vol% ppm vol% ZERO Ch NOX Ch SO2 Ch CO2 Ch CO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100 0-100 0-10 0-100 Ch O2 0-25 参见“6.9.1 零点校正”项 ppm ppm vol% 参见“6.9.2 满量程校正” 项 ppm vol% SPAN Ch CV. AV. 0-100 Ch CV. AV. 0-100 SO2 Ch CV. AV. 0-100 CO Ch NOX AV. 0-25 CO O2 0. 0 0. 0 0. 0 0. 0 0 PEARK COUNTER 500ppm 0 ppm ppm ppm vol% times/H ·菜单模式 显示为: 量程切换 校正设定 报警设定 自动校正设定 简易零点校正设定 峰值报警设定 参数。 MODE 关于设定内容,请参见“6. 设定及校正”一章。 ESC MODE 测量模式 - 27 - ESC 6. 设定及校正 6.1 量程切换 6.1.1 量程切换方法的设定 MODE 用于量程切换方法的设定 1 在测量状态下,按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2 将光标移至量程切换,按 ENT 键。 ENT 3 如果显示通道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移动 标 记的光标,选择Ch(组分)。 4 选择后,按 ENT 键。 ( 5 量程切换方法的设定文字反转显示。 请按 键选择切换方法。 设定内容 手动 远程 自动 :在此画面选择使用量程。 :通过远程量程切换接点输入,选择使用量程。 :当测量浓度值超过量程1的90%时 自动进行量程1→量程2的切换 小于量程1的80%时,自动进行量程2→量程1 的切换。 ※在各自的Ch中,仅设定的动作可以执行。 ENT 量程切换或前一画面 6 选择后,请按 键确定。 选择“手动”时,将光标移至量程选择。 ENT - 28 - ) ENT 6.1.2 手动量程切换 用于手动切换被测组分的量程。 1 在量程切换方法选择中选择“手动”,按 ENT 键。 ENT 2 如果光标的反转显示移动到量程选择,则按 键,移动光标,选择量程。(带有 前选择的量程) 3 选择后,请按 ENT 标记的量程为当 键。 以选择的量程进行测量。 注) 将 量 程 切 换 方 法 设 定 为 “ 远 程 ” 或 者 “ 自 动”时,不能进行此操作。 如果切换对应的瞬时值量程,则O 2 换算值、 O2换算平均值、O2平均值的量程将自动进行切 换。 (“远程”、“自动”时亦相同) ( ) ENT 量程切换结束 结束时 结束量程切换方法的设定及量程切换操作时, 或中途欲中止操作时,按 键。 则设定操作无效,返回前一画面。 量程识别接点动作 与各Ch(组分)对应的量程识别接点输出的状态,选择量程1时为导通,选择量程2时为开路。 无论量程切换方法的设定为何,此接点状态的变化都相同。 但是,通过远程保持接点输入进行测量值保持中,校正时的测量值保持时,即使切换量程, 量程识别接点的输出也保持测量值保持之前的量程接点状态。保持解除后,变为相当于当前 量程的接点状态。 - 29 - 6.2 校正设定 用于设定校正时的浓度及动作。项目为校正浓度、零点校正动作、校正量程动作、自动校正组分等4个。 6.2.1 校正浓度的设定 设定校正时使用的各Ch的标准气体(零点、满量程)的浓度。 1 在测量状态下,按 2 通过 MODE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键将光标移至校正设定,按 ENT 键。 3 如果显示出校正设定项目画面,则通过 将光标移至校正浓度,按 ENT ( ) ( ) ( ) ENT 键 键。 ENT 4 如果显示出校正浓度Ch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动到欲设定的Ch,按 ENT 键。 - 30 - ENT 5 如果显示出校正浓度选择画面,则按 键,选择欲设定的浓度项目。 选择后,按 ENT 键,则数值反转显示。 数值设定光标 ( ) ENT 6 如果显示出校正浓度数值设定画面,则请输入校正 气体浓度值(零点、满量程)。 数值输入方法,通过 减,通过 设定后,按 键进行1位数值的增 键进行移位。 ENT 键,进行保存。保存的数值从下次 校正时开始生效。 注) 请输入各量程对应的设定值。在O2传感器中使 用氧化锆O2分析仪时,请将零点处的O2浓度设 定为21.00(使用大气时),使用气瓶空气时,将 其设定为气瓶上标记的浓度。 ENT 结束时 结束校正浓度的数值设定及中途欲中止操 作时,请按 ESC 键,返回前一画面。 校正浓度设定结束 ಕӑሂᡲࣸᘭނ NO XnjSO 2njCO 2njCOnjCH 4njN 2O ࠩ؛ᒮO 2njԧᒮዋລਨO 2դ൚й ࠩᒮລ᭗O 2դ൚й ࿐ጦͦ1~105%FS (࿐ጦ(FS)ϖقጦӑǍ) ᰾်ນѬͦ5~25vol% ࿐ጦນѬͦ0.01~5vol% θᕗᡲࣸεᨐᘭނзࠩሂಕӑǍ - 31 - 6.2.2 手动零点校正动作的设定 手动进行零点校正时,设定同时进行所有测量组分的校正,还是边选择边进行各组分校正。 1在测量状态下,按 2 通过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键将光标移至校正设定,按 MODE ENT 键。 3 如果显示出校正设定项目画面,则通过 将光标移至零点校正动作,按 ENT ( ) ( ) ( ) ENT 键 键。 ENT 4 如果显示出手动零点校正动作Ch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Ch(组分),按 ENT 键。 - 32 - ENT 5 如果显示出手动零点校正动作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选择“分别”或“同时”。 ·设定为“同时”时,同时进行所有已设定Ch(组 分)的零点校正。 ·设定为“分别”时,选择右边的Ch(组分),进行 零点校正。 设定后,按 ENT 键,则进行所指定的校正动作。 结束时 结束零点校正动作的设定及中途欲中止操 作时,按 ESC ( 键,则返回前一画面。 ) 手动零点校正动作的设定结束 示例 “分别”、“同时”的设定可按各Ch(组分)进行。 设定为“分别”时 手动零点校正时,选择Ch(组分)后进行零点校正。 设定为“同时”时 手动零点校正时,可同时对已设定为“同时”的Ch(组分)进行零点校正。 ※将气瓶气体、大气作为零点气体使用时,请设定为“同时”。 手动校正时的画面 �将所有组分设定为“分别”时 �将所有组分设定为“同时”时 只有1处出现光标 光标出现在所有组分处 - 33 - ENT 6.2.3 校正量程动作的设定 零点·满量程校正时(手动校正、自动校正),设定是通过显示的量程单独对各Ch(组分)的量程进行校正,还 是使2个量程联动进行校正。 MODE 1在测量状态下,按 2 通过 MODE 键,显示出菜单模式。 键将光标移至校正设定,按 ENT 键。 3 如果显示出校正设定项目画面,则通过 将光标移至校正量程动作处,按 ENT ( ) ( ) ( ) ENT 键 键。 ENT 4 如果显示出校正量程动作Ch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Ch处,按 ENT 键。 - 34 - ENT 5 如果显示出校正动作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选 择“量程联动”或“显示量程”。 ·设定为“量程联动”时,使所设定的Ch的量程1和 量程2互相联动,进行零点、满量程校正。 ·设定为“显示量程”时,仅对所设定的Ch在校正 时显示的量程进行零点、满量程校正。 设定后,按 ENT 键,则进行所指定的校正动作。 结束时 结束校正量程动作的设定或中途欲中止操作 时,按 ESC 键,返回前一画面。 ( 手动校正设定结束 示例 Ch1 NO X 量程1 量程2 0—100 0—2000 ppm ppm 量程联动 Ch2 SO 2 量程1 量程2 0—100 0—2000 ppm ppm 显示量程 Ch1使量程1、2联动,进行校正。 Ch2仅执行显示量程的校正。 注 意 通过量程联动进行校正时,请将2个量程的校正气体浓度都设定为相同值。 手动校正时的画面 �将NO X、CO设定为量程联动时 在2个量程处都出现光标 - 35 - ) ENT 6.2.4 自动校正组分/量程的设定 设定进行自动校正的Ch(组分)、及设定自动校正时实施校正的量程。对于已将量程切换方法设定为“自动”的 Ch,在手动校正时,也按此处设定的量程进行校正。 MODE 1 在测量状态下,按 2 通过 键。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键将光标移至校正设定,按 3 如果显示出校正设定项目画面,则通过 将光标移至自动校正组分/量程,按 ENT ENT ( ) ( ) ( ) ENT 键 键。 ENT 4 如果显示出自动校正组分/量程选择画面,则通 过 键。 键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Ch处,按 ENT - 36 - ENT 5 已选定的Ch(组分)量程之前的光标反转显示。按 键,选择主要校正量程。 6 选择后,按 ENT 键。 对已经选定的量程进行校正。 设定 在自动校正时及对量程切换方法为“自动” 的组分进行手动校正时,在本项设定中所 选择的量程即成为实施校正动作的量程。 ( 此时,一旦校正开始,将自动进行量程切 换,校正结束时,返回原来的量程。 ) ENT 校正量程选择结束 量程识别接点与切换后的量程联动,但保 持设定为“ON”时,将接点状态保持为 校正前的状态。 7 在5的状态下按 键,则自动校正“实施”“不实 施”的设定反转显示。 8 如果设定值反转显示,则通过 键选择“实 施”或者“不实施”。 9 选择后,按 ENT 键。 结束时 ( 结束自动校正组分/量程的设定或中途欲中 止操作时,按 ESC 键,返回前一画面。 ) 自动校正组分设定结束 根据设定进行动作 根据自动校正组分的设定,按以下规则进行自动校正。 1. 通过自动校正及简易零点校正进行零点校正时,将设定为“实施”的Ch(组分)同时进行零 点校正。 2. 将自动校正时的满量程校正设定为“实施”的Ch(组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执行满量程 校正。 注 意 设定为“实施”的组分的自动校正及简易零点校正时的零点校正, 与“6.2.2手动零点校正动作设定”项无关,同时进行校正。 - 37 - ENT 6.3 报警设定 6.3.1 报警值的设定 测量中设定测量浓度上下限报警的输出及电源断报警(仅报警6)的输出。可使用任意6点的报警接点输出。 变更报警设定时,请将报警的ON/OFF设定置为OFF后,再进行数值的变更。 MODE 1 在测量状态下,按 2 通过 键。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键将光标移至报警设定,按 3 如果显示出报警设定选择画面,则通过 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报警No.,按 ENT ENT 键 ( ) ( ) ( ) ENT 键。 4 如果显示出报警项目选择画面,则通过 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项目,按 ENT ENT 键 键。 注 意 设定时,请使上限值>下限值。并且,使 (上限值-下限值)>滞后值。 - 38 - ENT 5 设定后,按 ENT 数值设定光标 键,结束报警设定。 结束时 结束报警设定及中途欲中止操作时,按 ESC 键,返回前一画面。 设定范围 0~100%FS (可对每个量程进行设定) ( ) 报警设定结束 设定项目说明 相对于一个报警,相同编号的报警接点进行相应的动作。 对象Ch : 报警对象通道的设定(报警6中可选择电源断报警) 也可对相同Ch No.设定多个报警。 上限值 : 报警上限值(浓度)设定 下限值 : 报警下限值(浓度)设定 接点动作 : 有上限值、下限值、上限值或下限值、上上限值、下下限值的5种选择 上限值、上上限值 ... 仅当超过上限值时报警接点闭合 下限值、下下限值 ... 仅当低于下限值时报警接点闭合 上限值或下限值 ... 超过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时报警接点闭合 对象Ch选择“电源断”时,与此处的设定无关,每当电源接通时接点即闭合。 ON/OFF : 使报警功能有效为ON,使其无效为OFF。 ∗ 不能将上限值设定为低于下限值,或将下限值设定为高于上限值。 欲将上限值设定为低于已经保存的下限值时,请先调低下限值后再设定上限值。 对于下限值亦须作类似处理。 发生报警时的画面示例 发生上限值报警时 Ch(组分)中“H-alarm” 的信息点亮。 (下限值报警时显示为“L-alarm” 上上限值时为“HH-alarm” 下下限值时为“LL-alarm”) 注 意 接通电源后10分钟内,不进行报警判断。 - 39 - ENT 6.3.2 滞后的设定 为防止报警设定值附近产生报警输出的振荡现象,须进行滞后设定。 1 使显示报警设定选择画面,通过 移至滞后,按 ENT 键将光标 键。 ( ) ENT 2 如果显示出滞后值设定画面,则请输入滞后值。 数值输入方法,通过 减,通过 按 ENT 键进行1位数值的增 键进行移位。 键,设定的滞后即生效。 结束时 结束滞后的设定或中途欲中止操作时, 按 ESC 键,返回前一画面。 ENT 滞后设定结束 设定范围 注 意 0~20%FS 所谓【%FS(满刻度)】是指,将各组分的 量程值视为100%的相对百分比。 滞后为所有的报警项目通用。 滞后的动作(上限值报警时) 如图所示,如果超过上限值则报警输出ON(导通)。报警输出启动后,如果测量值下降,只有下降至低于上限 值及已设定的滞后值,报警输出才OFF(开路)。 上限值 滞后 ON(导通) OFF(开路) 报警 接点输出 - 40 - 6.4 自动校正的设定 6.4.1 自动校正 在已设定的时间自动实施零点以及满量程点的校正。 变更自动校正的设定时,请将ON/OFF设定置为OFF后,再进行数值的变更。 MODE ①在测量模式下,按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键将光标移至自动校正设定,按 ② 通过 ENT 键。 ( ) ( ) ENT 3 如果显示出自动校正项目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项目,按 ENT 键。 4 如果显示出自动校正设定画面,则进行数值输入及 设定。 通过 键进行数值输入及设定变更,通过 键使光标向右移动。 设定后,按 ENT 键,即按已输入的设定进行自动校 ENT 正。 设定项目的说明 �启动时间 : 首次校正开始的星期、时、分的设定 �周期 : 自启动时间至下一次校正的周期 �流通时间 周期处交替显示 小时和天,进行 设定。 小时 天 (单位为小时/日) : 用校正气体进行置换的时间 以及校正结束后的试样气体置换时间 (每种校正气体都进行设定 参见下页) �ON/OFF : 自动校正的ON/OFF设定 结束时 ENT 结束自动校正设定或中途欲中止操作时, 按 ESC 键,返回前一画面。 自动校正的设定结束 - 41 - <气体流通时间>的设定 1 光标位于“流通时间”之前的状态下,按 ENT 键, 则跳转到如右所示的流通时间设定的显示画面。 ENT 2 如果显示出流通时间设定画面,通过 光标移至欲变更设定的气体处,按 ENT 键,将 键。 ( ) ENT ( ) ENT 3 反转显示的数值可进行变更。 通过 键变更数值,通过 键使光标向右 移动。 4 变更数值后,按 ENT 键。 5 按 ESC 键,返回自动校正设定画面。 注)本画面中显示的Ch仅限当前使用的Ch。 置换时间为校正结束后,输出信号保持延长时 间。仅限保持设定为“ON”时有效。并且,此 处设定的置换时间也成为手动校正时的保持延长 时间。 - 42 - 自动校正中,自动校正中接点输出导通,除此之外开路。 示例 Start Time Cycle Flow Time 12:00 day 350 sec 350 sec 350 sec 350 sec 300 sec 300 sec 300 sec SUN 1 Zero Ch1 Span Ch2 Span Ch3 Span Ch4 Span Ch5 Span EX. time ON ON/OFF 按照上述设定进行自动校正时 星期日 12:00 星期一 12:00 周期 星期二 12:00 :自动校正中 Ch1 Ch2 Ch3 Ch4 Ch5 零点校正 满量程校正 满量程校正 满量程校正 满量程校正 满量程校正 置换时间 350秒 350秒 350秒 350秒 300秒 300秒 300秒 流通时间 (在6.2.4项的自动校正部分的设定中,将Ch1~Ch5设为“实施”时的示例。) 设定范围 周期 : 1~99 小时 流通时间 : 各60~900 s 或 1~40 天 (初始值 7天) (初始值 300s) 注 意 �自动校正一开始,即自动变为测量画面。 �自动校正中,除自动校正的强制中止(参见6.4.2项)之外不能进行操作。 而且,键锁定置于ON时,“自动校正中止”也将不能动作,因此,欲强制中止自动校正时, 将键锁定置于OFF后再执行自动校正中止。 �因电源断电(包含停电等)重新接通电源后,按已设定的启动时间实施下一次自动校正,然后 按照周期的间隔实施。 关于远程启动 与自动校正的ON/OFF无关,通过将远程启动输入短路(Short)1.5秒以后再开路(Open),可进行自动校正。 短路(Short) (请保持1.5秒以上) 远程启动输入 开路(Open) - 43 - 6.4.2 自动校正的强制实施及中止 欲仅实施1次自动校正时,或者,自动校正中欲强制停止校正时使用。 6.4.2.1 自动校正的实施(仅1次) 1 使显示菜单模式,通过 动校正设定,按 ENT 键将光标移至自 键。 ( ) ENT 2如果显示出自动校正项目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自动校正中止,按 ENT 键。 ( 3 自动校正实施反转显示,是否实施自动校正,显 示待确认的信息。按 ENT 键则实施,按 ESC 键 则中止。 - 44 - ) ENT 6.4.2.2 自动校正的强制中止 自动校正中欲强制停止校正时使用。 1 使显示菜单模式,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自动 校正设定,按 ENT 键。 ( ) ( ) ENT 2 如果显示出自动校正项目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自动校正中止,按 ENT 键。 (在自动校正中进入此画面,则显示出“自动校正 中止”。) 3 自动校正中止反转显示,是否实施自动校正的中 止,显示待确认的信息。按 ENT 键则实施,按 ESC 键则取消。 - 45 - ENT 自动校正时的画面示例 将自动校正组分(6.2.4项)设为Ch1:“实施”,Ch2:“实施”时 �零点校正 NOXcal. ZERO 0-zero100 Ch Ch1、Ch2处“零点校 SO2 cal. ZERO Ch 正”的信息闪烁。 0-100 Ch CO2 Ch CO Ch O2 0-10 0-100 0-25 �Ch1满量程校正 NOXcal. SPAN 0-100 Ch Ch1处“满量程校正” Ch SO2 Ch CO2 Ch CO Ch O2 的信息闪烁。 0-100 0-10 0-100 0-25 �Ch2满量程校正 Ch2处“满量程校正” Ch NOX Ch SO2 cal. SPAN 0-100 的信息闪烁。 0-100 Ch CO2 Ch CO Ch O2 0-10 0-100 0-25 0.5 0.3 0. 0 0 0 0.0 2 1.0 2 9 0.8 0.0 0.0 0 0.0 0.0 0 0.0 9 5.0 0.0 0 0.0 0.0 0 ppm ppm vol% ppm vol% ppm ppm vol% ppm vol% ppm ppm vol% ppm vol% 注 意 自动校正中,除键锁定ON/OFF、自动校正中止之外的键不能进行操作。 而且,键锁定置于ON时,自动校正中止也将不能实施,因此,欲强制中止自动校正时,将键 锁定置于OFF后再执行自动校正中止。 - 46 - 6.5 简易零点校正的设定 6.5.1 简易零点校正 按照设定的时间自动执行零点校正。 通过6.2.4项的自动校正组分的设定确定校正的组分。 变更简易零点校正的设定时,请将ON/OFF设为OFF之 后,再进行数值的变更。 1 在测量模式下,按 2 通过 ENT MODE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键将光标移至简易零点校正设定,按 键。 ( ) ENT ( ) ENT 3 如果显示出简易零点校正项目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项目,按 ENT 键。 4 如果显示出简易零点校正参数设定画面,则进行数值 输入及设定。 通过 键输入数值及变更设定,通过 键 使光标向右移动。 按 ENT 键,则按已输入的设定值实施简易零点校 正。 设定项目的说明 �启动时间 : 首次校正开始的星期、时、分的设定 �周期 : 自启动时间至下一次校正的周期 (单位为小时/日) �流通时间 : 用校正气体置换室内的时间 �ON/OFF : 简易零点校正的ON/OFF设定 ENT 结束时 结束简易零点校正的设定或中途欲中止操作 时,按 ESC 键,返回前一画面。 - 47 - 简易零点校正设定结束 简易零点校正中,自动校正中接点输出为导通,除此之外为开路。 示例 Start time Cycle Flow time ON/OFF SUN 12 300 ON 12:00 hour sec 按以上设定进行了简易零点校正时 星期日 12:00 周期 星期一 00:00 星期一 12:00 :简易零点校正中 零点校正 置换时间 300秒 300秒 校正后的气体置换时间也与流通时间相同 流通时间 (按照6.2.4项的自动校正组分的设定,将Ch1~Ch5中设定为“实施”的组分同时进行零点 校正。) 设定范围 周期 : 流通时间 : 1~99 小时 60~900 或 1~40 天 (初始值 7天) (初始值 300s) 注 意 �简易零点校正一开始,即自动变为测量画面。 �简易零点校正中,除简易零点校正的强制中止(参见6.5.2项)之外不能进行操作。 而且,键锁定置于ON时,“简易零点校正中止”也将不能动作,因此,欲强制中止简易零 点校正时,将键锁定置于OFF后再执行简易零点校正中止。 �自动校正和简易零点校正的周期重叠时,自动校正为优先,忽视该次的简易零点校正。 �校正后的气体置换时间,仅在保持设定为ON时,自动校正中接点及测量值输出信号的保持 进行延长。 - 48 - 6.5.2 简易零点校正的强制实施及中止 欲仅实施1次简易零点校正时,或者,简易零点校正中欲强制停止校正时使用。 6.5.2.1 简易零点校正的实施(仅1次) 1 使显示菜单模式,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简易 零点校正设定,按 ENT 键。 ( ) ENT ( ) ENT 2 如果显示出简易零点校正项目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简易零点校正实施,按 ENT 键。 3 简易零点校正实施反转显示,是否实施简易零点 校正,显示待确认的信息。按 ENT 键则实施,按 ESC 键则中止。 - 49 - 6.5.2.2 简易零点校正的强制中止 简易零点校正中,欲强制停止校正时使用。 1 在菜单模式下,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简易零 点校正设定,按 ENT 键。 ( ) ENT ( ) ENT 2 如果显示出简易零点校正设定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简易零点校正中止,按 键。 (在简易零点校正中进入此画面,则显示出“简易 零点校正中止”。) ENT 3 简易零点校正中止反转显示,是否实施简易零点 校正的中止,显示待确认的信息。按 施,按 ESC 键则取消。 ENT 键则实 - 50 - 简易零点校正时的画面示例 将自动校正组分(8.2.4项)设定为Ch1:“校正”,Ch2:“校正”时 �零点校正 Ch1、Ch2处“零点校正” Ch NOXcal. ZERO cal. ZERO 0-100 Ch SO2cal. ZERO cal. ZERO 的信息闪烁。 0-100 Ch CO2 Ch CO Ch O2 0-10 . 0-100 0-25 0.5 0.3 0.0 0 0.0 2 1.0 2 ppm ppm vol% ppm vol% 注 意 简易零点校正中,除键锁定ON/OFF、简易零点校正中止之外的键不能进行操作。而且,键 锁定置于ON时,简易零点校正中止也将不能实施,因此,欲强制中止简易零点校正时,将键 锁定置于OFF后再执行简易零点校正中止。 - 51 - 6.6 峰值报警设定 测量中,CO测量浓度超过上限值的峰值次数达到设定次数以上时,输出报警。本项中,进行峰值报警的各种 设定。 仅在选项中指定附加时,可显示峰值报警及本设定画面。 MODE 1 在测量模式下,按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2 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峰值报警设定,按 ENT 键。 3 如果显示出峰值报警设定项目选择画面,则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项目,按 ENT 键。 ( ) ENT 4 如果显示出峰值报警设定画面,则进行数值输入及设 定。 ( 数值输入及设定方法通过 按 ENT 键,则保存设定值。 ) ENT 键执行。 设定项目的说明 �峰值报警 : 峰值计数报警的ON/OFF设定 �峰值浓度 : 超过已设定的峰值浓度值则计 数1次 �峰值计数 : 发生的峰值次数超过设定的次 数时,输出峰值计数报警 �滞后 : 为避免振动,对于1次的峰值 超过峰值浓度,则以滞后值为 余量控制计数 ENT 峰值报警的设定结束 - 52 - 设定范围 �峰值浓度 : 10~1000ppm �峰值计数 : 1~99次 : 0~20%FS �滞后 5ppm步长 (初始值 500ppm) (初始值 5次) (初始值 0%FS) 所谓%FS是指将CO量程视为100%的相对百分比。 峰值报警的动作 示例 因为已达到5次/hour,所以峰值 计数报警导通(ON) 因为达到4次/hour,所以峰值计 数报警开路(OFF) 峰值浓度 测量值 3小时前 2小时前 1小时前 当前时刻 峰值计数 报警 CO瞬时值超过峰值浓度时进行峰值计数。其峰值数大于每小时设定次数时,峰值计数报警即变为导通(ON)状 态。而小于每小时设定次数时,即变为开路(OFF)状态。 上图中 部分1在1小时中,出现了5次峰值,所以峰值计数报警ON。1~2 之间的时间,峰 值为每小时5次以上,所以保持ON状态。2的部分中,每小时为4次,则变为OFF状态。 滞后的动作与报警设定的滞后相同,防止被测气体浓度在峰值浓度附近波动时报警输出的振动。 ※电源接通后的10分钟内不进行峰值计数。 峰值计数报警的解除 欲解除峰值计数报警,请先将峰值报警的设定置为OFF。 将峰值报警置为ON时刻起,峰值从0开始计数。 - 53 - 6.7 参数的设定 根据时刻、键锁定等的需要进行参数的设定。设定项目如下所示。 设定项目的说明 �时刻 : 当前的年、月、日、星期、时、分的设定(显示内容按此顺序排列。) 注)时钟的供电支持为2天。断电2天以上再接通电源时,请重新设定 时刻。 �键锁定 �保持 �平均值复位 : 设定ON/OFF,可使除了将键锁定置于OFF以外的键操作无效 : 是否保持校正时输出的设定及要保持的数值的设定 : 平均值复位 �响应速度 �平均时间 : 电气类响应时间的设定 : 移动平均时间的设定 �显示熄灭 : 至显示器背光灯的自动熄灭及熄灭之前的时间设定 �维护模式 : 输入进入维护模式的密码 ※关于维护模式,请参见6.8节。 MODE 1 在测量模式下,按 MODE 键,使之显示菜单模式。 2 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参数,按 ENT 键。 参数画面1 3 如果显示出参数设定画面,通过 至欲设定的项目,按 ENT 键。 ( ) ENT ( ) ENT 键将光标移 - 54 - 4 如果显示出参数设定画面,则进行数值输入及设 定。 请通过 键输入数值及选择设定方法,通过 键使光标向右移动。 按 键,则按已输入的设定值实施。 ENT 结束时 结束参数设定或中途欲中止操作时,按 ESC 键,返回前一画面。 ENT 参数设定结束 设定范围 �保持设定值 : 0-100%FS �响应速度 �平均时间 : 1~60 s (初始值 15S) : 1~59分或1~4小时 (初始值 1小时) 将单位设定为分时为1~59,设定为小时时为1~4 �显示熄灭 : 1~60分 �维护模式 : 0000~9999 (初始值 : 5分) (0000) 保持动作 如果将保持设定为ON,则校正中(手动校正和自动校正)以及气体流通时间的期间(参见“6.4 自动校正的设 定”一节)的各Ch(组分)的输出信号被保持。并且,与保持的ON/OFF设定无关,还可通过外部输入保持输 出信号。 1. 手动校正时的动作 ZERO or SPAN 按 ENT 键,气体流通,然后按 ENT 键实施校正。 校正动作 保持延长时间 输出保持 在气体流通时间中设定的时间 (参见“6.4自动校正的设定”一节) - 55 - 2. 自动校正时的动作 自动校正开始 自动校正结束 校正动作 保持延长时间 输出保持 在气体流通时间中设定的时间内保持 3. 外部保持 短路(Short) 远程保持 开路(Open) 输出保持 4. 保持中的画面显示 测量画面中的“保持中”的信息闪烁。校正动作中,为了显示校正动作的画面,即使在保持中,也不显 示“保持中”。待到变为保持延长时间后才显示。 5. 与手动、自动无关,校正气体流通后,即使中止校正动作时,也进行保持延长时间的输出保持。 6. 保持的值可以选择输出保持之前的值(之前值)或者任意的值(设定值)。 设定方法如下所示。 1 光标位于保持之前时,按 ENT 键。 ENT 2 “ON”或者“OFF”反转显示。按 键,进 行ON/OFF变更。 按 ENT 键,则返回1。 - 56 - 3 在 O N / O F F 反 转 显 示 状 态 , 按 值”或“设定值”的文字反转显示。按 键。“之前 键, 变更“之前值/设定值”。 4 选中“之前值”按 ENT 键,则返回1。选中“设定 值”按 ENT 键,则跳转到设定值输入画面。 “之前值”:以保持之前的数值进行保持。 “设定值”:以设定的任意保持值进行保持。 ENT 5 如果显示出保持设定值设定画面,则通过 将光标移至欲设定的Ch(组分),按 ENT 键 键。 ENT 6 数值反转显示。反转显示的数值可以进行变更。通 过 键变更数值,通过 位。 7 变更数值后,按 ENT 键。 键使光标向右移 设定值的含义 设定值为相对于量程进行的%设定。 两个量程都通用。 例如,量程为0-1000ppm时,如果将保持设置值 设定为10%FS,则与当时的测量值无关,进行相 当于100ppm的输出并保持。 ENT 保持设定值设定结束 ESC 8 按 ESC 键,返回参数设定画面。 参数设定画面 设定项目的说明 �不保持测量瞬时值显示。(仅保持输出) �将保持设定为设定值保持时,通过设定值计算O2换算瞬时值并进行保持。 �保持中,即使切换量程,量程识别接点输出也不进行切换。 - 57 - 平均值复位 清除O2换算平均值、O2平均值,开始进行平均操作。将所有的平均值同时复位。 在复位输入的时刻,显示值及输出值相当于0 ppm,vol%(参见平均时间设定)。 短路(Short) (请保持1.5秒以上) 开路(Open) 复位输入 短路(Short)期间维持复位。 由短路(Short)变为开路(Open)时,开始进行平均操作。 响应速度 可改变电气类设备的响应时间。 每个组分都可设定。 注) 此处可设定的时间(S),仅为大致标准,不是 准确值。 请根据需要设定数值。 平均时间设定 可进行O2换算平均值的移动平均时间、O2平均时间 的设定。 可进行1~59分钟(1分钟步长)或1~4小时(1小时步 长)的平均时间的设定。 如果改变设定,则O2换算平均值、O2平均值将被复 位(仅对改变设定的组分,在键入ENT时被复位)。 平均动作的示例 将平均时间设定为1小时时 复位 平均值 时间 时间 �采样周期为每30秒1次。 �从当前时刻至1小时(设定时间)之前的平均值,每隔30秒进行输出。 �复位时,将当前时刻之前的数值全都作为零计算。所以,正确的平均值要待复位起1小时后才能 得到。 - 58 - 显示熄灭 这是使液晶显示屏的背光灯自动熄灭的设定。 从返回测量画面的时刻开始,经过设定的时间时,背光灯将自动熄灭。 按任意键可使背光灯从熄灭状态返回。 仅限于将设定置为ON时,显示自动熄灭之前背光灯 亮灯的时间。在此状态下按 键,再通过 键可变更时间设定,按 ENT 键进行确认。 置为OFF时,背光灯不熄灭。 维护模式 进入维护模式时要输入密码。输入密码后,按 ENT 键,进入维护模式。可在维护模式的密码设置中设 定密码。 出厂时的密码为“0000”,在未更改密码之前,可通过该数值进入维护模式。 - 59 - 6.8 维护模式 进行传感器输入值的确认、错误记录文件的显示、密码的设定等操作。本项中,首先进行密码设置,从下次开 始,需要输入已设定的密码。可以在“6.7参数的设定”一节中,通过选择维护模式显示本项内容。 1 在参数项目选择画面中,选择维护模式,则显示出 密码输入画面。 2 输入密码后,即显示维护模式项目选择画面。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欲选择的项目,按 ENT 键。 3 然后显示各种维护画面。 注) 工厂模式为本公司技术服务人员专用,客户不 能使用。 4 按 ESC 键,可从各画面返回。 ( 各种维护画面 ·传感器输入值画面 传感器输入值画面的说明 �NOx �NOx �SO 2 �SO 2 �CO 2 �CO 2 �CO �CO �温度 �O 2 M C M C M C M C : NOx用传感器输入值 : NOx用干涉补偿传感器输入值 : SO 2用传感器输入值 : SO 2用干涉补偿传感器输入值 : CO 2用传感器输入值 : CO 2用干涉补偿传感器输入值 : CO用传感器输入值 : CO用干涉补偿传感器输入值 : 温度传感器输入值 : O 2传感器输入值 ·错误记录文件画面 错误记录文件画面的说明 是发生错误的履历。记录最新的14个错误。 错误编号,发生日期(年月日、时刻) 发生通道等错误的内容请参见“8.1错误信息” 一节。 如果在错误记录清除状态下按 除所有错误记录。 ENT 键,则可删 - 60 - ) ENT ·校正记录画面 校正记录画面的说明 是过去校正的履历。 记录着实施零点�满量程校正时的传感器输入 值、浓度值、日期时刻。 记录着各组分最新的10个校正记录。 将光标移至校正记录删除,按 ENT 键,则可删 除所有的校正记录。 Z1 � 量程1的零点校正(Z)的意思 S1 � 量程1的满量程校正(S)的意思 M � 校正时测量检测器的值 C � 校正时干涉补偿检测器的值 Con � 校正之前的显示浓度值 ENT 注 意 在以下的操作中如果进行的调整出错,可能会给测量带来极大的妨碍。请充分注意认真操作。 ·光学系统调整画面 本项目的详细内容请参见“7.3.3光学零点调整方 法”。 按 ENT 键,可通过 键启动各校正气体的电磁 阀驱动信号。 - 61 - ·水分干涉调整画面 本项目的详细内容请参见“7 . 3 . 4 水分干涉调整方 法”。 水分干涉调整画面的说明 画面左侧的数值为对各组分进行水分干涉补偿 后的数值。右侧的数值为干涉补偿系数。 通过 键移动光标 ,选择Ch(组分),按 ENT 键。则右侧的数值反转显示。 确认水分干涉调整气体已在流通,通过 键变 更水分干涉补偿系数,将左侧的数值调整到接近0。按 ENT ENT 键,保存水分干涉补偿值。 注 意 各组分同样,低量程侧为0~10vol%以上的量程时, 没有干涉补偿检测器,不能进行干涉调整。 (不需要) ·输出调整画面 输出调整画面的说明 这是模拟量输出的调整画面。 将数字式万用表连接到与要调整的OUT(输出)号 所对应的输出端子,进行数值调整,使其在零点 时输出为4mA或0V,满量程时输出为20mA或1V。 通过 键移动光标,选择需调整的输出 (OUT No.及零点·满量程),按 ENT 键。 需调整的数值反转显示。按 键,边观察输出边 调整数值。按 键,可以移位。 调整结束后,请按 ENT 键。 - 62 - ENT ·各种设定 各种设定画面的说明 密码 :设定从参数设定画面转换到维护模式 时的密码。 可设定任意的4位数字 氧换算 :设定氧换算时的氧浓度基准值。可设 定范围为00~19% 极限值 :设定氧换算时的氧浓度极限值。可设 定范围为01~20% ※氧换算的计算方法请参见“5.3显示画面的 概要”中的O2换算浓度值。 站No. :设定MODBUS通信时的站No. 可设定范围为00~32 量程设定 :转换到变更�设定测量量程的画面。 按 键,将光标移至欲变更设定的项目前。 密码、氧换算、极限值、站No.的数值反转显示。 通过 键变更为任意的数值,按 ENT 键。 注) 请将已设定的密码认真保管,不要忘记。如果遗忘密 码,则不能进入维护模式。 <量程的设定、变更方法> 可在购买时指定的最小、最大量程的范围内任意设定测 量量程。使用量程也可选择量程1或量程2。 1 通过 键将光标移至量程设定之前,按 ENT 键。 ENT - 63 - ENT 2 通过 分)前,按 键将光标移至欲变更设定的Ch(组 ENT 键。 ENT 3 通过 ENT 键。 键将光标移至需变更的设定值前,按 可设定的量程范围 量程1、量程2的值必须为MIN量程和MAX量程之间 的值(包含MIN量程、MAX量程),且量程1<量程2。 量程数为1或2 ENT 4 请通过 键变更数值。 可通过 键移位。 不可变更单位。 在小数点位置反转显示状态下,按 动小数点位置。 5 变更结束后,请按 ENT 键。 键可移 - 64 - 6.9 校 正 6.9.1 零点校正 调整零点时使用。通常,请参见“3.3 采样”中(3)标准气体的项,使用符合用途的气体作为零点气体。 ZERO 1 在测量画面中,按 ZERO 键,显示手动零点校正画面。 ( ) 2 按 按 键,选择需校正的Ch(组分)。选择后, ENT 键,零点气体即流通。 注 意 在校正设定模式的“零点校正动作”中设 定为“同时”的CH(组分),同时进行零点 校正。 ENT 3 在零点气体流通的状态下等待指示值的稳定。稳 定后,按 ENT 键,通过光标选择的量程即进行零 点校正。 注) 对于在量程切换方法的设定(“6.1.1”)中,将 切换方法设定为“自动”的Ch(组分),光标自 动移至自动校正组分/量程的设定(“6.2.4”)中 所选择的量程处,对该量程进行校正。 结束时 中途欲中止操作时,按 面。 ESC 键,返回测量画 ENT 手动零点校正实施后切换到测量画面 - 65 - 6.9.2 满量程校正 满量程点的调整时使用。使作为满量程值设定的浓度的校正气体流通,进行满量程校正。NOx、SO2、CO2、 CO分析仪的满量程校正用气体,请使用量程值90%以上浓度的标准气体。对于O2分析仪的满量程校正用气 体,内置O2分析仪时,请使用量程值90%以上浓度的标准气体,外置氧化锆O2分析仪时,请使用2 vol%左 右的标准气体。 SPAN 1 在测量画面中,按 正画面。 SPAN 键,显示出手动满量程校 ( ) 2 按 如果按 键,选择需校正的Ch(组分)。选择后, 键,则校正气体流通。 ENT 注 意 在校正设定模式的“校正量程动作”中,设 定为与量程联动时,2个量程同时进行满量 程校正。 ENT 3 在校正气体流通的状态下等待指示值稳定。稳定 后,按 ENT 键,对由光标选择的量程进行满量程 校正。 注) 对于在量程切换方法的设定(“6.1.1”)中,将 切换方法设定为“自动”的Ch(组分),光标自 动移至自动校正组分/量程的设定(“6.2.4”)中 所选择的量程处,对该量程进行校正。 ENT 结束时 中途欲中止操作时,按 ESC 键,返回测量画 面。 - 66 - 手动满量程校正实施后切换到测量画面。 7. 维 护 7.1 日常检查 (1) 零点校正及满量程校正 1 请进行零点校正。校正方法参见“6.9.1零点校正”。 2 零点校正结束后,请进行满量程校正。校正方法参见“6.9.2满量程校正”。 3 每周1次请根据需要实施零点、满量程校正。 (2) 流量的检查 1 试样气体流量、换气气体流量分别如下所示。 ·试样气体流量:0.5L/min±0.2L/min。 ·换气气体流量:约1L/min。 2 每天1次请根据需要进行检查维护。 7.2 日常检查维护要领 表7-1 维护检查表 检查要点 显示值 每 天 检 查 部 位 现 象 原 显示值降低 显示值升高 因 对 象 试样室内混入了灰尘。 清洁试样室,同时对采样器 件、特别是气体过滤器进行 检查。 采样配管中吸入了空气。 检测采样管路的泄漏,进行 维修。 试样气体流量 标准流量为0.5L/min,超出 ( 仪表内进行换气时, 了0.3~0.7L/min的规定流 包含换气气体的流量) 量范围。 通过流量计的针阀等进行调整 每 部周 位检 查 气体分析仪的零点 零点调整 气体分析仪的满量程点 偏离标准 满量程调整 每 部年 位检 查 气体分析仪 大修 零点偏移 与任何现象无关 - 67 - 7.3 分析器的维护要领 7.3.1 试样室的清洁方法(管状室) 本项已在出厂时进过严格的调整。使用时请充分加以注意。 如果必须进行清洁时,请与本公司联系。 1 切断电源开关,关闭试样气体,使零点气 体流通数分钟,对室内进行换气。 拆下上盖的安装螺钉(2处),拆下上盖。 2 拆下内部气体导管。 上盖 3 拆掉试样室压板的左右螺钉。 ·仅拆下试样室。 4 向左转动气体室窗的金属压环( 带红外 线透射窗),将其从试样室取出(参见图 7-1)。 5 清洁红外线透射窗及室内壁时,先用柔软 的毛刷除去大的灰尘,然后用软布轻轻擦 拭。 透射窗很容易受伤,请特别注意不要划 伤。 螺钉 螺钉 试样室压板 试样室 试样室压板 气体导管 气体导管 6 完成试样室的清洁后,请按原样将试样室 安装好后运行。 试样室清洁后,请务必进行光学零点调 整(参见7.3.3项)及水分干涉补偿调整(参 见7.3.4项)。 基准室 注 意 透射窗及试样室内脏污严重时,请用软布蘸无水酒精擦拭掉脏污。 万一,红外线透射窗、试样室发生腐蚀时,如果程度较轻时,用抹布蘸氧化铬粉末轻轻擦拭即可除 去,腐蚀特别严重时,需要更换。 清洁时请注意不要施加过大的力。 - 68 - 红外线透射窗 红外线透射窗和透射窗金属 透射窗金属压环 压环用粘合剂结合。 O形圈 试样气体入口 室 试样气体出口 图7-1 试样室结构图(管状室) - 69 - 7.3.2 试样室的清洁方法(块状室) 1 切断电源开关,关闭试样气体,使零点气体 流通数分钟,对室内进行换气。 拆下上盖的安装螺钉(2处),拆下上盖。 2 拆下内部气体导管。 上盖 3 请拆除检测器安装用的2处螺栓。 注) 分配室和块状室、检测器是整体紧固 的,请加以注意。 气体导管 检测器安装用螺栓 4 使用附属的试样室组装工具,使金属压环 向左旋转,将其从试样室上拆下(请参见图 7-2的试样室结构图(块状室))。 5 清洁红外线透射窗及室内壁时,先用柔软 的毛刷除去大的灰尘,然后用软布轻轻擦 拭。 透射窗很容易受伤,请特别注意不要划 伤。 红外线透射窗 内侧O形圈 外侧O形圈 O形圈压环 金属压环 6 完成试样室的清洁后,请按原样将试样室安 装好后运行。 试样室清洁后,请务必进行光学零点调整 (参见7.3.3项)及水分干涉补偿调整(参见 7.3.4项)。 注 意 透射窗及试样室内脏污严重时,请用软布蘸无水酒精擦拭掉脏污。 万一,红外线透射窗、试样室发生腐蚀时,如果程度较轻时,用抹布蘸氧化铬粉末轻轻擦拭即可除 去,腐蚀特别严重时,需要更换。 清洁时请注意不要施加过大的力。 - 70 - 试样室组装用工具 金属压环 O形圈压环 外侧O形圈 内侧O形圈 红外线透射窗 试样气体出口 试样气体入口 基准室 试样室 螺栓通孔 将分配室和检测器整体紧固 的螺栓通孔 ( 试样室结构图 (室长有32、16、8、4、2mm几种) (试样室和基准室为整体构造。) 注)请使用专用的室组装工具(附件)。 图7-2 试样室结构图(块状室) - 71 - ) 7.3.3 光学零点调整方法(光学平衡调整) 注 意 在本项操作中,如果调整出错,将会给测量带来妨碍。未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不要进行本项操作,请务 必与销售店或本公司的调试技术员联系。 进行清洁等时将试样室拆下后,再次组装使用时进行的调整。 其调整方法如下所述。 1 拆下分析器本体上盖。将干燥N2或干燥空 气从分析器试样气体入口导入,等待指示 值稳定下来。 光学平衡调整时的配管方法 试样气体的导入方法:从气瓶将气体直接 光学系统2 导入至分析仪的INLET处。 (测量部件2) 短路 (仅测量部件1时 不需要) 光学系统1 (测量部件1) 开路 直接从气瓶导入 2 进入维护模式的光学系统调整。 本体操作面板的显示内容如右图所示。如 果在±100以内,则不需进行平衡调整。 a e b f c g d h ·〈测量检测器和显示位置的对照表〉 测量组分数 a b c d e f g h 1组分分析仪 主 NO 主 CO2 主 NO 主 N2O 主 NO 主 NO 主 SO2 主 N2O 主 CH4 主 NO 主 辅 NO 辅 CO2 辅 NO 辅 N2O 辅 NO 辅 NO 辅 SO2 辅 N2O 辅 CH4 辅 NO 辅 - SO2 主 CO 主 - SO2 辅 CO 辅 - - - - - - - - - - - - - - CO 主 CO 辅 - - - - - - NO 主 NO 辅 NO/SO2 2 组 CO2/CO 分 分 析 NO/CO 仪 N2O/CO2 NO/SO2/CO 3 NO/N2O/CO2 组 分 SO2/N2O/CO2 分 析 仪 N2O/CO2/CO CH4/N2O/CO2 4 组 分 分 析 仪 NO/SO2/CO2/CO NO/SO2/N2O/CO2 CO2 主 SO2 主 - - - SO2 辅 - - - - CO2 主 - - - CO 辅 N2O 辅 N2O 辅 CO 辅 N2O 辅 SO2 主 SO2 辅 CO 主 N2O 主 N2O 主 CO 主 N2O 主 CO2 主 SO2 主 SO2 辅 N2O 主 CO2 主 CO2 主 - - - - - CO2 主 CO 主 CO 辅 N2O 辅 CO2 主 - - 72 - - ∗ O2未包含在组分数内 ∗ 主:为来自各组分的主检测器的信 号输入值 辅:为来自各组分的干涉补偿检测 器的信号输入值 低量程超过0~10vol%时,不使用干 涉补偿检测器信号。 被测气体组分中没有的传感器值忽 略不计。 3 请通过4以下的操作进行调整。 光学系统1侧的调整:进行调整,使1-1、1-2的 ● 光学系统2侧的调整:进行调整,使2-1、2-2的 ● ( 4 请转动光学零点调整旋钮,调整 示数值。 ) 的显 ~ ~ 的值在±100范围内,且接近0。 的值在±100的表的范围内且接近0。 光学零点调整旋钮 光学系统2 5 请将调光板向左右移动,调整 数值。 ( ) 的显示 6 请将调光板向左右移动,调整 数值。 ( ) 的显示 光学系统1 7 请将调光板向左右移动,调整 数值。 ( ) 的显示 检测器安装螺栓 8 请依次重复4-7的操作,进行调整,使所有 的显示在±100以内,且接近0。 ※请从零点调整旋钮较近的一侧依次调整调 光板。 9 进行光学平衡调整、安装分析器上盖后,进行 水分干涉补偿调整和零点、满量程校正。 调光板 ※请拧松检测器的安装螺栓后再移动调光板(拧 松螺栓的程度为使移动调光板时感觉略紧的状态,最便于调整。) 7.3.4 水分干涉补偿调整方法 注 意 在本项操作中,如果调整出错,将会给测量带来妨碍。未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不要进行本项操作,请务 必与销售店或本公司的调试技术员联系。 水分干涉影响较大(超过±2%FS)时,请进行调整。 光学平衡调整之后请务必实施补偿调整。 1 预热运行后,将量程置为低量程,以0.5L /min流量使干 燥气体(N2、空气)流通,进行零点校正。 2 将分析器的画面调为水分干涉调整画面(参 见“6.8 维护模式”一节)。 之后,使气泡化的N 2或空气调整到露点为 2°C状态,导入分析仪(右图)。 N2或空气 电子冷凝器 (露点2°C) - 73 - 水 起泡器 3 在画面中,按 键选择Ch(组分),通过 、 键变更右侧的数值,进行调整,使左侧的数值控制在 ±10以内(尽量接近0),按 键进行保存(按 键 退出时,所作的调整即为无效)。 如果选择ALL Ch,按 键,则可进行统一调整, 使所有组分全部都变为0。 起初实施ALL的调整,然后通过向上、 向下键对每一组分进行微调。 ( ) * 量程超过0-10vol%的组分不能进行调整。 (因为没有必要进行干涉补偿) 4 所有组分调整结束后,将配管恢复为原状,进行零点、满量程校正。 - 74 - 8. 错误信息 以下内容为分析器所发生的错误。 错误显示 错误内容 主要原因 Error No.1 电机运转检测信号不良 �电机运转不良或停止 �电机运转检测回路不良 (注)扇形齿轮驱动电机是易损部件,建议2年左右进行更换。 Error No.4 零点校正在可校正范围之外 Error No.5 零点校正量(显示的数值)达到满量 程的50%以上 �零点气体未流通 �由于室内污染等原因,零点偏移很大 �检测器不良 �光学平衡偏移 Error No.6 满量程校正在可校正范围之外 Error No.7 满量程校正量(显示的数值和校正浓 度值之差)达到满量程的50%以上 Error No.8 零点、满量程校正时测量值的波 动过大 �校正气体未流通 �校正气体流通时间短 Error No.9 自动校正中的校正异常 �自动校正中发生了相当于Error No.4~No.8的错误 Error No.10 输出线连接不良 �分析仪一接口模块间的配线脱落 �分析仪一接口模块间的配线断线 �满量程气体未流通 �校正浓度设定与气瓶气体浓度不一致 �零点校正未正常进行 �由于室内污染等原因,满量程偏移很大 �检测器灵敏度下降 发生Error No.1、No.10时,仪表异常输出接点闭合。 发生Error No.4~No.9时,校正异常输出接点闭合。 <发生错误时的画面显示及操作> Error No.1~No.4, No.6, No.8~No.10时 测量画面 Ch NONo.9 2 Error 0-25 Ch SO2 0-100 Ch CO2 0-10 Ch CO 0-100 Ch O2 0-25 �按 ESC 错误内容显示 0 0.8 1 3.6 0.0 0 0 0.0 2 1.0 0 ppm ENT ppm vol% ESC ppm vol% 键,则错误显示消失。 �即使按 ESC 键,如果错误发生 原因尚未清除,将再次显示错 误。 �发生多个错误时,通过 他的错误内容。 - 75 - 键显示其 Error No.5、No7时 ENT �按 ESC 键,则错误显示消失。 ENT ESC 强制性 实施校正 继续进行校正动作。如果不出现其他的 校正错误,则实施校正,结束后返回测 量画面。 Ch NO2 0-25 Ch SO2 0-100 Ch CO2 0-10 Ch CO 0-100 Ch O2 0-25 9 0.8 1 3.6 0.0 0 0 0.0 0.0 9 ppm ppm vol% ppm vol% 错误记录文件 如果发生错误,则其履历保存在错误记录文件中。错误记录文件位于维护模式中。 <错误记录画面> 错误发生的年月日及时间 错误发生对象Ch 新 发生的错误 旧 ※ 最多保存14个错误履历。超过此数时,如果发生一个新的错误,则删除1个旧的错误。 ※ 即使切断电源,错误记录的内容也被保存。 <错误履历的删除> 在上述画面中,按 键,“错误记录清除”反转显示,如果再次按此键,则错误履历被删除。 - 76 - 9. 规格 9.1 一般规格 1. 标准规格 ·接 点 输 出 :1a继电器接点(接点容量AC250V/2A 阻性 负载) 仪表异常、校正异常、量程识别、自动校 正中、泵ON/OFF、峰值报警 接点相互之间以及与内部电路之间为继 电器隔离 1c继电器接点(接点容量AC250V/2A 阻性 负载) 上下限报警接点输出 最多6点 电源断报警 接点相互之间以及与内部电路之间为继 电器隔离 ·接 点 输 入 :无电压接点(ON/0V、OFF/DC5V、ON时 电流5mA) ·测量组分及测量范围 : NO SO2 CO2 CO CH4 N2O O2 (ԧᒮ) O2 (ࠩᒮລ᭗) ജभጦ 0 - 50ppm 0 - 50ppm 0 - 20ppm 0 - 50ppm 0 - 200ppm 0 - 200ppm ജ࠰ጦ 0 - 5000ppm 0 - 10vol% 0 - 100vol% 0 - 100vol% 0 - 100vol% 0 - 2000ppm 0 - 5vol% 0 - 25vol% 0 - 5vol% 0 - 25vol% ·包括O2最多可测量5种组分。 ·每个组分可有1个或2个测量量程。 ·测量量程比率 ≤ 1:5 (O2分析仪) ≤1:25(O2分析仪以外) 可通过设定,在最小·最大量程范围内改变量程。 ·单 独使用N 2O分析仪时,请确保不混入 除了N 2 O以外的其它组分。N 2 O分析仪 +CO2分析仪等多组分分析仪属于污泥焚 烧用分析仪。它的N2O量程为0-200ppm/ 500ppm、CO2量程为0-10%/20%。 ·测 量 原 理 :NO、SO2、CO2、CO、CH4; 非分散型红外吸收法 单光源双光束(双光束方式) O2 ; 磁氧式(内置)或氧化锆式(外置) ·测量值显示 :4位数字显示(带背光液晶屏显示) ·各组分瞬时值显示 ·O 2 换算瞬时值显示(仅限带O 2 分析仪的 NO、SO2、CO分析仪) ·O 2 换算平均值显示(仅限带O 2 分析仪的 NO、SO2、CO分析仪) ·O2平均值显示 ·模拟量输出信号 : * 通过与附属的输入输出端子模块组合,可 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 DC4-20mA或者DC0-1V非隔离输出 最多12通道 模拟量输出时,相对于测量值显示进行一 对一输出 容许负载 DC4-20mA 550Ω以下 DC0-1V 100kΩ以上 ·模拟量输入信号 : 外置O2分析仪信号输入用 输入 (1)氧化锆O2分析仪信号(本公司产品ZFK7型) (2)DC0-1V满量程信号 输入部分为非隔离 (通过输入信号进行测量浓度显示、O2换算) 远程量程切换、自动校正远程启动、远程保 持、平均值复位、泵ON/OFF 与内部电路之间为光耦合器隔离,接点输 入之间为非隔离 ·传 输 输 出 :自动校正用电磁阀驱动信号; 晶体管输出(100mA以下) ·供 电 电 源 :额定电压 AC100V~AC240V 额定工作条件 AC85V~AC264V 额定频率 50Hz/60Hz 最大额定功率 250VA 插座 符合EN60320的1级类型 ·工 作 条 件 :环境温度 -5°C~45°C 环境湿度 90%RH以下 无结露 ·贮 存 条 件 :环境温度 -20°C~60°C 环境湿度 100%RH以下 无结露 ·外 形 尺 寸 ( H × W × D ) : 分析器本体 177×483×600mm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164×318×55mm ·重 量 :22kg(分析仪本体) ·涂 装 颜 色 :正面面板:米色(相当于芒塞尔色标10Y 7.5/0.5) 机壳:电镀钢板色(灰色) ·外 壳 结 构 :钢板制机箱、室内型 ·接触气体部位材质 :气体出入口 : SUS304 试样室 : SUS304 氯丁橡胶 红外线透射窗 :CaF2 O2分析仪试样室:SUS316 内部配管 :Toalon、聚四氟乙烯 ·气 体 出 入 口 :RC1/4或者NPT1/4内螺纹 ·换气气体流量:1L/min(根据需要换气) - 77 - 2. 标准功能 ·输出信号保持 通过保持设定(将设定置于ON)在手动及自动校正中保持 输出信号。 保持的值为校正开始之前的数值或者任意的设定值。 瞬时值的显示值不保持。 ·远程输出保持 通过使远程输出保持输入端子短接,可将此前的输出信 号进行保持。 短接期间进行保持。瞬时值的显示值不保持。 ·量程切换 量程切换的方法,可通过设定,选择手动、自动、远 程。 手动:通过按键操作进行量程切换。 自动:低量程的90%FS以上时从低量程切换到高量程。 低量程的80%FS以下时从高量程切换到低量程。 远程:无电压接点输入(每个测量组分) 通过远程量程切换输入信号进行量程切换。 各组分的接点输入端子短路时为第1量程(低量 程),开路时为第2量程(高量程) ·量程识别信号 当前的测量量程的识别通过接点信号输出。 各组分的接点输出端子,第1量程为闭合,第2量程为断 开。 ·自动校正 按预先设定的周期进行周期性的自动校正。 如果在外部准备好校正用标准气体气瓶及气体流通开闭 用电磁阀,就可按设定的自动校正时间,依次接通/断开 (ON/OFF)零点及各档满量程校正用电磁阀驱动接点,进 行校正。 自动校正周期设定:设定进行自动校正的周期。 可在1~99小时(以1小时为单位)或1~40天(以1天为单 位)范围内设定、变更。 气体流通时间设定:设定自动校正时流通的各个校正 气体的流通时间。 60~900秒(以1秒为单位) ·自动校正远程启动 通过外部输入信号进行仅限1次的自动校正。校正的顺序 依据通常的自动校正的设定实施。 通过使自动校正远程启动输入端子短接1.5秒以上后断 开,开始自动校正。 ·简易零点校正 按预先设定的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零点校正。可设定不同 于自动校正的周期。 如果在外部准备好校正用零点气体及气体流通开闭用电 磁阀,则可按所设定的简易零点校正时间,接通/断开 (ON/OFF)零点校正用电磁阀驱动接点,进行周期性的零 点校正。 简易零点校正周期设定 :设定实施零点校正的周期。 1~99小时(以1小时为单位)或 1~40天(以1天为单位) 气体流通时间设定 :设定零点气体流通的时间。 60~900秒(以1秒为单位) ·上下限报警 依据预先设定的报警上下限值输出报警接点信号。 相对于各Ch值的瞬时值,超过报警上限值或者低于报警 下限值时,接点闭合。 ·仪表异常接点输出 : 发生分析仪错误No.1、10时,接点闭合。 ·校正异常接点输出 : 手动及自动校正异常时(发生错误No.4~9时)接 点闭合。 ·自动校正中接点输出 : 自动校正中接点闭合。 ·泵ON/OFF用接点输出 : 测量过程中接点闭合,自动及手动校正过程 中接点断开(校正中进行动作使泵停止) 3. 选项功能 ·O2换算 将NO、SO 2 、CO被测气体浓度以基准O 2 浓度进行换 算。 换算公式: C = 21-On ×Cs 21-OS C:换算浓度 Cs:被测气体的测量浓度值 Os:O2测量浓度值(极限设定 1~20% O2) On:换算基准O2浓度(数值可通过设定变更 0~19% O2) 通过显示及模拟输出信号输出运算结果。 ·O2换算平均值计算及O2平均值计算 可将O2换算结果或O2瞬时值作为设定时间的平均值进行 输出 每隔30秒进行采样的移动平均值 (输出每隔30秒进行刷新) 平均时间可通过设定变更 1~59分钟(以1分钟为单位)或 1~4小时(以1小时为单位) ·平均值复位 通过使平均值复位输入端子短接1.5秒以上后断开,使上 述换算平均值输出从初始状态启动。 以短接进行复位,以断开进行再启动 ·CO浓度峰值计数报警 (对于CO/ O2分析仪根据指定进行附加) 通过预先设定的浓度和次数输出报警 - 78 - 累计CO瞬时值浓度超过设定浓度值的次数,在过去1小时 内其次数超过设定次数时,报警接点闭合。 ·通信功能: RS-232(9芯D-sub输出) 半双工比特连续异步周期 ModbusTM协议 通信内容 :各种设定值的读取写入 测量浓度值、仪表状态的输出 备注 :通过RS-485进行连接时,请使用RS-232C ←→ RS-485变换器。 4. 符合标准 ·产品安全 :EN61010-1:2001 ·E M C :EN61326-1:1997,A1:1998,A2:2001 (置于钢板制机柜内使用) 零点气体 :干燥Air或大气(存在CO2分析仪 时不可以) 满量程气体:除O2分析仪外 各被测组分的气 体,相对于量程 90%~100%的浓度 O2分析仪 1~2vol %O2气体 7. 设置条件 ·请在室内使用。(不受阳光直射、风雨、高温物质辐射热 影响的位置。不能避免这些影响的场所,为防止阳光直 射、辐射热的影响,请准备顶棚或罩盖。) ·请避开有振动的场所。 ·请选择环境空气清洁的场所。 5. 性能 ·重复性 :±0.5%FS ·线性度 :±1%FS ·零点漂移 :±1%FS/周 (50ppm以上200ppm以下的量程 ±2%FS/周) (50ppm以下的量程 ±2%FS/天) ·满量程漂移:±2%FS/周 (50ppm以下的量程 ±2%FS/天) ·响应时间(90%FS响应):电气响应15秒 包括试样气体的置换时间在内,最长60秒 以内 (气体流量0.5L/min时) (气体置换时间随组分数、量程而异。) 6. 标准被测气体条件 ·流 量:0.5L/min±0.2L/min ·温 度:0~50°C ·压 力:10kPa以下(气体出口应与大气相通) ·灰 尘:1µm以下的粒度,100µg/Nm3 ·气 雾:无 ·水 分:2°C饱和以下(无结露) ·腐蚀性组分:1ppm以下 ·校正用标准气体: 零点气体 :干燥N2 满量程气体:相对于各被测组分的量程的 90%~100%的浓度(推荐) 超过100%FS的浓度不可使 用。 但是,在外部设置氧化锆式O2分析仪,用同 样的校正气体管路进行校正时, - 79 - 9.2 型号说明 基本型号:ZKJ□□□□4-□□□□□-□□□□□□□-□□□ 1 2 3 4 5 6 7 8 ѧ ᠳ ඣ 4 <Ⴊࣿᠳඣ> ඎՆ 5 <༶ᐰդ(NOnjSO2njCO2njCOnjCH4njN2O)> ፼1ᐰդ ፼2ᐰդ ፼3ᐰդ ፼4ᐰդ NO SO2 CO2 CO CH4 NO SO2 NO CO CO2 CO NO SO2 CO NO SO2 CO2 CO N2O N2O CO2 NO N2O CO2 SO2 N2O CO2 N2O CO2 CO CH4 N2O CO2 NO SO2 N2O CO2 ԝ࣪ 6 <༶ᐰդ(O2)> ಼ ࠩᒮລ᭗ O2༶ͦغ߄(ݠZFK7) ࠩᒮລդ൚й ԧᒮዋລդ൚й 7 <ນѬ՛Ԓ>ب Rc1/4 Rc1/4ഞ௩ນ NPT1/4 NPT1/4ഞ௩ນ ඖᕘ(φ6) 8 <႘ഭ>غ 9 <᯼р> ಼ ᖥ֧ඛᅱᑑᅻݠൔnjᅻᑮ ࿇ᦶ ࿇ᦶnjᑑᅻݠൔnjᅻᑮ 10 <ዠnjᅻྱᅻᑮ> ಾᢞnj125VᲡࣸᅻᑮ ᘦᢞnj125V(UL)Სࣸᅻᑮ ᘦᢞnj250V(ECC)Სࣸᅻᑮ 11 <༶ጦ>፼1ᐰդጦᘭނ ജ࠰ጦ 12 ജभጦ 0-20ppm 0-500ppm 0-50ppm 0-1000ppm 0-100ppm 0-2000ppm 0-200ppm 0-500ppm 0-200ppm 0-2000ppm 0-200ppm 0-5000ppm 0-500ppm 0-1% 0-1000ppm 0-2% 0-2000ppm 0-5% 0-5000ppm 0-10% 0-1% 0-20% 0-2% 0-10% 0-2% 0-50% 0-10% 0-20% 0-10% 0-100% 13 <༶ጦ>፼2ᐰդጦᘭނ ജ࠰ጦ 14 ജभጦ ಼ ಼ 0-50ppm 0-1000ppm 0-100ppm 0-2000ppm 0-200ppm 0-500ppm 0-200ppm 0-2000ppm 0-200ppm 0-5000ppm 0-500ppm 0-1% 0-1000ppm 0-2% 0-5000ppm 0-10% 0-1% 0-20% 0-2% 0-50% 0-10% 0-20% 0-10% 0-100% 15 <༶ጦ>፼3ᐰդጦᘭނ 16 ജभጦ ജ࠰ጦ ಼ ಼ 0-50ppm 0-1000ppm 0-100ppm 0-1000ppm 0-100ppm 0-2000ppm 0-200ppm 0-500ppm 0-200ppm 0-2000ppm 0-200ppm 0-5000ppm 0-500ppm 0-1% 0-1000ppm 0-2% 0-2000ppm 0-5% 0-5000ppm 0-10% 0-1% 0-20% 0-2% 0-10% 0-10% 0-20% 0-10% 0-100%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Z K J F ༄10 ༄10 ༄10 ༄10 ༄10 ༄10 ༄10 P A D B E F H G L M Q R S T U V W Z ༄1 Y A B C ༄2 0 1 2 3 4 4 Y A C D ༄3 J E U ༄4 1E AF BG CE CG CH E J FK GL HM JN KM KP MN MR ༄5 ༄4 Y A B C C C E F H J K M M Y F G E G H J K M N P N R ༄4 YY A F B F BG CE CG CH E J F K GL HM J N KP MN MR - 80 - 21 22 23 ѧಕ 1 2 3 4 5 6 7 8 ѧ ᠳ ඣ 17 <༶ጦ>፼4ᐰդጦᘭނ 18 ജभጦ ജ࠰ጦ ಼ ಼ 0-50ppm 0-1000ppm 0-100ppm 0-2000ppm 0-200ppm 0-500ppm 0-200ppm 0-2000ppm 0-200ppm 0-5000ppm 0-500ppm 0-1% 0-1000ppm 0-2% 0-5000ppm 0-10% 0-1% 0-20% 0-2% 0-50% 0-10% 0-20% 0-10% 0-100% 19 <O2դ൚йጦᘭ>ނ 20 ജभጦ ജ࠰ጦ ಼ ಼ 0-5% 0-25% 0-10% 0-25% ԝ࣪ 21 <՛> DC4~20mA DC0~1V DC4~20mA+ᨨү֢ᕗ DC0~1V+ᨨү֢ᕗ 22 <ລ௩Ꭳ؛ລ৩ޡӑ՛> ಼ ລ௩Ꭳ՛ ইӑᡘಕஉᡕ ລ௩Ꭳ؛ইӑஉᡕ 23 <ᢴಗnjጦுࣸ> ᅱϾၿ၊ນfഞுࣸጦ ᅱϾၿ၊ນf಼ுࣸጦ 3 ᅱϾၿ၊ນfഞுࣸጦfץѧmg/m 3 ᅱϾၿ၊ນf಼ுࣸጦfץѧmg/m ԝ࣪ ༄ᫎ ༄4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ѧಕ 21 22 23 Z K J YY A F BG CE CG CH E J F K HM J N KP MN MR ༄4 YY LV MV ZZ A B C D ༄6 ༄7 Y A B C ༄8 B E F G Z ༄9 注1) 指定第6位为B时,相对于满量程,请通过0~1V DC线性信号输入来自O2分析仪的信号。 外置氧化锆O2检测器以及外置氧分析仪需另配。 注2) 指定第5位为H、L、M,且指定有换气时,气体的出入口仅有一套。不可在2个测量部件之间放入NO2/NO转换器使用。 带换气装置的树脂接头不能生产。 注3) 第10位的J、E规格和U规格,为附属电源导线的额定电压及插头形状不同。请根据所使用的电源电压进行选择。 插头形状,J、E规格为北美型,U规格为欧洲型。 注4) 可以在包括使用量程在内的最小及最大量程范围内选择测量量程。中间量程可通过设定任意选择。出厂状态为最小量程、最 大量程的双量程分析仪。 希望出厂时配置好预先指定的特定量程时,请在第23位注明“有指定量程”,并另行通知所指定的量程。此时,在仪表的型 号选定上的量程,请在包含所需量程的范围内指定。 通过被测组分及被测组分的组合可选择的量程,请参见另外的表。 注5) 仅在测量CO2时,可指定第11、12位为1E。此时请务必在第7位中选择有换气。 注6) 氧换算,仅可对NO、SO2、CO的测量值进行运算。同时,也输出氧换算平均值及氧平均值。 仅在测量CO时,可以附加峰值报警。 注7) 指定第6位为Y时,仅可指定Y。 注8) 希望出厂时配置好预先指定的特定量程时,请选择“有指定量程”,并另外通知所指定的量程。 希望测量单位为mg/m3时,请选择“单位mg/m3”。此时的量程指定代码请参见下表,选择与ppm单位相应的最小、最大量 程范围进行指定。 出厂时以表内有的最小、最大的mg/m3单位的量程供货。 “有指定量程”时,与ppm单位同样,也请另行通知所指定的量程。 各组分中的量程代码 mg/m3单位对应表 选择量程 SO2 NO CO 量程代码 AF 最小量程 0-50ppm 最大量程 0-1000ppm 最小量程 0-70mg/m3 最大量程 0-1300mg/m3 最小量程 0-150mg/m3 最大量程 0-2800mg/m3 最小量程 0-65mg/m3 BG 0-100ppm 0-2000ppm 0-140mg/m3 0-2600mg/m3 0-300mg/m3 0-5500mg/m3 0-130mg/m3 0-2500mg/m3 0-5000ppm 3 3 3 3 0-6250mg/m3 CH 0-200ppm 0-280mg/m 0-6600mg/m 0-600mg/m 3 0-14g/m 最大量程 0-1250mg/m3 0-250mg/m 注9) 第23位指定为Z时,请附加被测气体中包含的气体组分组成表。 注10) 单独使用N2O分析仪时,请确保不混入除了N2O以外的其它组分。N2O分析仪+CO2分析仪等多组分分析仪属于污泥焚烧用分 析仪。它的N2O量程为0-200ppm/500ppm、CO2量程为0-10%/20%。 - 81 - 9.3 外形图 <分析仪本体> < 俯视图 > < 侧视图 > 电源开关 38 试样气体出口 Rc1/4或NPT1/4 POWER 试样气体入口 Rc1/4或NPT1/4 < 正视图 > 465 483 7.5 100.8 169 177 429 连接输入输出端子 模块的连接器 电源插座 - 82 - < 后视图 > 466.7 26.1 (22) 12.7 123.8 288.9 315.8 578 M4安装滑轨用 <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 6-φ4.5孔 316 8 5 150 154 164 29 TN1 (54.5) (140) 12 150 TN2 TN3 TN4 TN5 CN2 (280) < 输入输出端子连接电缆 > 1000±30 - 83 - CN3 8 <附属滑轨外形图> (单位:mm) *订货时指定带滑轨者的附件 Model:305A-24/相当于Accuride公司制造的产品 推 入 状 态 632 相同或小于 (22.7) (9.5) 壳体构件 1.5t 中间构件 滑动构件 1.5t 拉 出 状 态 15.9±0.3 (12.4) 12.7±0.3 12.7±0.3 12.7±0.3 12.7±0.3 15.9±0.5 加强板 609.6±0.3 577.8±0.3 577.8±0.3 577.8±0.3 111.1±0.3 19.1±0.3 4.5×5.3 123.8±0.3 288.9±0.3 466.7±0.3 606.6±0.8 4.5×5.3 在19英寸机柜上的安装方法: 机柜尺寸 机柜尺寸 101.6 101.6 用导轨安装时 或100 用滑轨安装时 450以上 450以上 465 465 安装图 滑轨 或100 请以本体底部(用滑轨安装时为本体侧部)支撑分析仪重量。 为方便维修,建议采用能借助滑轨将本体拉出的结构。 安装图 导轨 导轨 用导轨安装时,请确保在本体上部留出维修 空间(200mm以上)。 - 84 - <专用继电器板> 本继电器板接收来自ZKJ输入输出端子模块的连接器CN3的信号,用 于直接驱动校正用电磁阀。 ·继电器接点 :1a接点 接点容量 AC250V/2A (阻性负载) 外形图(单位:mm) 15以下 安装孔 φ4.5 75 65 CN13 CN9 CN1 CN2 CN3 CN4 CN5 CN6 CN7 CN8 140 150 连接方法 CN9 CN1 CN2 CN3 CN4 CN5 CN6 CN7 CN8 零点气体 用 Ch1 Ch2 Ch3 Ch4 Ch5 未 使 用 电磁阀 驱动电源 电磁阀 试样切 换用 满量程气体用 CN13 输入输出端子模块 CN3 继电器板 专用电缆(D-Sub 9芯直电缆 1.5m) 推荐连接器 接点动作 ·测量时:CN1 其它 ·校正时:CN1 其它 ON OFF OFF 与各校正时序相对应,接点ON ·CN1~CN8:壳体:VHR-2N(日本压接端子制) 接点:SVH-21T-1.1(日本压接端子制) - 85 - ᢥϲଋᠱ៣ बಔሂᲇࣿ ࡖ͘ࡘणഭᢥϲഞࣻᤔሂਝᡤnjᠮຳ؛ԝ࣪ᆉଋպሂϻᲂ͘ୃ؟ᄐഭϲ࣓ޒᰪзᄩᡅሂԧऌᎆ͘ ᢨԞѬޙᡦޒഭ᱾Ϗ৫Ќᑄഭԕػሂ᭑ۤЙٸǍ ҆ᅱᢥϲNo. ҆ᅱᢥϲوጞ చ Ќ ಾ ന INZTN4ZKJC ഝ ԕوػጞ ᱜդ߄ᐒࠩນѬդ൚й ҆ᅱᢥϲ చЌЙ ᪂ᮻ ࡹو ߄<غ-, ᱾ ৪ ԧऌ ៙ ᢨޒਝᡤnjᠮຳnjԧऌᰪзᄩᡅāā൵ᲂεᅿތÿDŽĀ कࠛᅻളࠅඕ ਿᓠ آᄩ ৪ ഝ ಾ آᄩᑼغ ಾ ࣯ԓ༄ଋϻᲂ ҆ᅱഭЏڮሤੀϏሂЏڮ͘ᢨ֤ੱϻԇЫᐲᯖ҆ᅱᢥϲǍ ڟᢔϻࣺ͘ᢨιζᨐୃҗሂԕػϻ֤ୖᔇǍ 141-0032ಾഭτГ᪈ڮম࠰וίΰሤ11ᆏ2(غGate City Ohsaki, East Tower) http://www.fujielectric.co.jp й៣ϗ᱾ http://www.fujielectric.co.jp/products/instruments Ϗކ εཊূוϏज़ᥱ3000غᮺߚ࠰ؐޜ27ฆ ᩣᑼͦ200063 Telͦ021-5496-3311 Faxͦ021-6422-4662 http://www.fujielectric.com.cn/ ݺЏڮಀᗚᎆ،͘ݺഭᤣಠԧऌسᕗأഖ͘ಔᢨᢶᡅǍ Printed in China C ">
Advertisement
Key features
- 可测量NO、SO2、CO2、CO、CH4等气体浓度
- 可内置小型磁氧分析仪,一台设备可以同时测量包括O2在内的最多5种组分
- 配备微处理器、采用大型液晶屏幕,操作简单
- 高精度和多功能性
- 适合用于锅炉、垃圾焚烧等的燃烧排气测量
- 可用于钢铁冶炼、蔬菜水果储藏、生物化学、大气污染、汽车尾气、防灾、植物培育等应用领域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您可以参考“6.9 校正”章节进行零点校正。
请参考“6.9 校正”章节进行满量程校正。
您可以参考“6.4 自动校正的设定”章节进行自动校正的设置。